(2023年6月26日-7月2日)
l 关于征求汽车行业标准《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意见的函 l 汽车推荐性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和《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耐久性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的函
|
关于征求汽车行业标准《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意见的函 2023年6月27日 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6月27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身附件分技术委员会公布“关于征求汽车行业标准《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意见的函”。
函告称,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身附件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汽车行业标准《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提交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3年8月7日。
《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共七章。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本文件适用于M1类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本标准为汽车行业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
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作为乘用车的功能性内饰保安件,每次下车都要使用,使用频率大,所以要求能迅速打开车门,保证乘客的安全,对其性能要求高。目前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因此,制定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意义在于既可以规范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的生产企业,又可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
汽车推荐性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和《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耐久性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的函 2023年6月28日 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6月28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委会公布“汽车推荐性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和《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耐久性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的函”。
函告称,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两项汽车推荐性国家标准的GB/T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和GB/Z 《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耐久性试验方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提交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3年8月27日。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测量参数、单位、准确度和分辨率,安全要求,试验程序,试验方法,共七章,以及附录A(资料性)压力和温度传感器核查程序。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的特殊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压缩气态氢、且车载氢系统标称工作压力不超过70 MPa的M类和N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传统汽车碰撞安全主要关注碰撞发生后由于物理挤压和惯性冲击导致的乘员伤害,电动汽车由于动力电池和高压电气系统的存在,除需关注物理挤压和惯性冲击导致的乘员伤害外,还应重点关注碰撞后电路短路、人员触电、电解液泄漏甚至起火、爆炸等风险。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除去乘员伤害、电路短路、人员触电等风险之外,还存在碰撞后氢系统泄漏、氢气起火爆炸、人员窒息等风险。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FCEV 碰撞后安全要求的试验标准,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时或根据企业标准,或参考UN R134,或只针对现有的标准考核项进行开发,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碰撞后的安全性并没有进行有效验证。为了提升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亟需研究制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后面碰撞安全要求标准,完善我国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助力产业的良好发展。
本标准的发布,将填补国内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测试标准和方法空缺,为企业提供设计参考标准,为检测行业提供检测依据。有利于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后安全性能,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大胆地购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耐久性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除前言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测量参数、单位和准确度,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试验方法,车用燃料电池堆耐久性试验方法,车用燃料电池膜电极耐久性试验方法,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耐久性试验方法,燃料电池发动机用氢气循环泵耐久性试验方法,共九章,以及附录A(规范性)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循环工况;附录B(规范性)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试验流程;附录C(资料性)燃料电池发动机保养、故障、试验不可抗力情况记录表;附录D(资料性)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试验数据记录表;附录E(规范性)燃料电池堆耐久性循环工况;附录F(规范性)燃料电池膜电极耐久性循环工况;附录G(资料性)燃料电池膜电极可逆损失恢复程序。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堆、膜电极、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的耐久性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部件。
在“双碳”战略、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相关产业链的商业化落地和应用都在不断加速中。在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进程中,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成本、耐久性(即使用寿命),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两大突出因素。在成本方面,随着催化剂铂载量的下降以及零部件规模化生产,燃料电池成本正在逐渐下降。因此,耐久性成为行业测试的研究重点,燃料电池耐久性的提升将大大有利于大规模商业化进程的推进。
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部件耐久测试是检测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耐久性、可靠性等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国内外众多燃料电池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重点开展燃料电池耐久性研究。但是,国内外尚没有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试验相关的标准,发动机耐久试验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判定条件仍不健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和测试成本。所以,行业亟需一套完善的基于实际车用工况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试验相关标准,明确试验过程中的试验条件、试验工况、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对耐久测试中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全方面测评,为行业提供测试依据,填补基于实车工况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测试方法的空白,完善我国燃料电池标准体系。
通过标准的制定,使得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测试有据可依,各企业和检测机构运用同样的测试方法,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进行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试验,保证了测试过程的同一性,提升了该类试验的效率,减少了相关的测试成本和时间,助力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