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卡车之家
随着产品性能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红利,国产卡车正加速拥抱海外市场,影响力逐年提升。
”一带一路“是2013年提出合作倡议,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覆盖整个欧亚大陆和半个非洲以及附近相关海域,共7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经济合作。
在此背景下,包括卡车在内的许多中国制造商品,或制造技术开始加速向沿线国家输出。比如:高铁、公路、桥梁,甚至还有国产卡车工厂等等。
国产卡车出口其实早有先例,1957年来自约旦的3台解放CA10订单被认为是国产卡车首次走出国门。而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发展,则是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和如今“一带一路”的推动,国产卡车在海外的销量正连年提升。
据资料显示,仅2017年1-11月,我国卡车实现15.32万辆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9.32%。其中一方面大家都有目共睹,近十年来国产卡车性能提升明显,其次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作用下基建项目增多,工程车需求量大。
● 国产卡车在“一带一路”上取得的成果
性能提高、政策利好,我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越来越完善日益完善。由于涉及的企业较多,我们简单来看其中几家有代表性几家。
1.东风
东风通过车企“联合出海”模式,目前已和20余家央企签订了海外发展合作协议。商用车以天龙启航版、天龙旗舰、天锦等,为海外市场主要产品。目前已在伊朗建立了KD组装工厂、在俄罗斯及东盟国家成立了海外销售公司。更两次冠名沃尔沃帆船赛“东风号”,向全球展示了其产品,获得了广泛关注。
2.福田
对于发展海外市场,福田算是下了重本,目前已在俄罗斯、泰国、巴西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在全球启动了30余个KD组装工厂项目;印尼、澳大利亚设立了销售公司。参与“一带一路”的车型有欧曼、欧曼超级卡车和图雅诺等。旗下产品不仅在沿线国家常见,更经常作为论坛、峰会的保障用车。
3.江淮
江淮发展海外市场的时间早,2005年就在海外打造了首个轻卡生产基地。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实现本土制造;南美、中亚等地建设了近20个KD组装工厂;意大利和日本设有研发中心。海外市场商用车产品主要有江淮和格尔发。在海外,一台江淮的轻卡售价经常不低于五十铃同级产品,可见认可度极高。
4.重汽
中国重汽目前在全球90余个国家设有200余个经销商,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半以上设有销售网络;近20个国家设有KD组装工厂。覆盖中亚、中东、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和澳大利亚和香港等成熟市场。
5.解放
作为我国中重卡领域的标杆,解放已在国内设有四大整车基地和三个总成基地。而在国外,解放在伊朗、巴基斯坦、南非等10个国家建有11个KD组装工厂;销售服务遍及东欧、拉美、东南亚等80余个国家,实力非常雄厚。
从最初的小批量出口,再到如今的深入海外布局,不难看出国产卡车十余年的进步之大,除了上述企业以外,华菱、北奔以及一大批专用车企业也有相应的海外布局。不过海外市场虽然整体需求量不小,但也有更多的海外品牌参与,所以“一带一路”即是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