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987期
发布时间:2016-06-29 15:37:01    浏览量:1312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东风特汽生产制造 十堰首批300辆纯电动物流车上线 4. 重汽安徽市场全年目标完成过半
2.国内消防车市场的近况以及发展趋势 5. “互联网+流通”时代,上汽大通为何成为市场焦点
3.1-5月销量大幅下滑近五成 天然气商用车市场形势不妙 6. 纯电动物流车疯狂增长之下“麻烦缠身”

新闻详情

 
 
1. 东风特汽生产制造 十堰首批300辆纯电动物流车上线   16-6-29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www.cvworld.cn/news/sycnews/sector/160629/109610.html
      26日,十堰首批300辆纯电动物流车上线运营。此次上线运营的300辆纯电动物流车,没有依赖地方政府补贴,是用七网联合的创新运营模式来实现效益,通过规模经营降成本、优质服务提信誉、模式创新求利润的运营理念,打破新能源汽车依赖政府补贴的原有生存条件。
                  


      该批车辆由东风特汽专用车有限公司生产,由湖北汇创公司购置并以租赁模式投入市场。

      据了解,东风特专是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2013年,东风特专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与深圳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牵手合作,共同研发新能源纯电动系列专用车;与湖北汇创天下新能源车辆运营有限公司建立产销合作战略,实现集中、批量销售。

      目前,东风特专已累计生产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近万辆,2015年在纯电动物流车细分市场产销全国第一。
 

 2. 国内消防车市场的近况以及发展趋势  16-6-29      来源:商用车新网
http://www.cvworld.cn/news/truck/private/160629/109609.html
       鲜明的颜色、霸气的外表、特有的鸣笛声……在日常生活中,消防车凭借这些高能“特质”,成为最吸睛的特种车。不过细心的人发现,路上跑的这些大家伙却鲜有国产品牌。

      其实一直以来,国内消防车特别是高端消防车底盘市场几乎被进口品牌垄断,而如今,随着国内消防车应用需求逐渐增多,且国产车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消防车替代进口消防车的声音不断增多,那么“去”进口的日子是否真的快来了?

      数据显示,1~4月,国内消防车上牌数484辆,国产车底盘占比达96%。其中,庆铃、重汽成为中、重型消防车底盘绝对霸主,分别销售211辆和151辆,而反观进口车底盘累计销售仅有21辆。

      虽然数据碾压,却不能盲目乐观。因为仔细分析各类型消防车数据就会发现,像泡沫消防车、水罐消防车这两类高销量车型均属于低端产品。而低端市场一直是国内消防车生产商的天下。

      据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秀卿介绍,虽然近几年国产消防车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快速提升,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产消防车底盘可选择的范围较小,且功能单一,像是机场消防车,就一直受制于高性能越野底盘技术。另外,低端消防车市场利润较低,进口品牌无暇顾及。因此目前国内单一功能的中、低消防车以国产车居多,占70%~80%的份额。  

      如果说低端市场的高销量不具说服力,那么我们再看几组高端消防车型的数据。

      1~4月,A类泡沫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以及登高平台消防车上牌数分别为7辆、22辆和10辆,三类车辆国产车底盘占比分别为57%、64%和40%。数据上,除了在登高平台消防车型,国产车底盘占比略低于进口车底盘,其他两类高端车型的国产车底盘占比均实现反超。由此可以看出,国产车底盘已开始涉足高端消防车市场,并且在该市场已占一席之地,份额也在快速增加。

      对此,业内专家杨再舜也持有同样的观点。“的确有这样的趋势,特别在消防车市场上尤为明显。”他介绍说,以前国内消防车使用的都是斯堪尼亚、雷诺、曼等进口底盘或者是直接由海外进口产品,随着国产车质量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国产车已逐渐有能力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如今这个市场已经逐步打开,开始形成竞争之势。

      “在高端消防产品中,尽管进口产品更受采购人欢迎,但不可否认,国产车的进步是飞快的,目前一些国产底盘已经达到了进口底盘的质量。因此采购方应该相信国内企业。"政府采购专家表示。

      在齐格勒消防及救援车辆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销售主任马顺德看来,性能和质量是采购方考虑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能够生产各类消防车辆,也符合国家标准,但与国外产品相比,消防持续作战能力和性能稳定性上还略有欠缺,但可以看到,国产车的质量和性能在逐步提升。虽然‘去’进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种趋势已开始显现。”他说。
 

3.1-5月销量大幅下滑近五成 天然气商用车市场形势不妙16-6-29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http://www.cvworld.cn/news/sycnews/sector/160628/109578.html
        在环保、经济性与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天然气商用车(天然气货车和客车)曾一度快速发展,但是近两年来却江河日下,今年的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5月,商用车产销151.63万辆和149.70万辆,同比增长0.89%和2.32%,相比去年,商用车市场正在转暖,但是,天然气商用车市场并未跟上商用车整体市场的回暖节奏。

      2016年1-5月,我国天然气商用车累计销量相比去年大幅下滑48%,其中,客车下滑比例达到50%,货车下滑比例达到40%。
                         


      如图所示,1-5月,天然气商用车的销量总体维持在并不算高的销量水平,其中2月、3月达到销售高点,4月则成为前5月的谷底,虽然5月销量有所反弹,但仍未回归到之前的水平。

      由此可见,天然气商用车目前不仅在总体销量水平上处于较低水平,在增长趋势上也并不理想。

      分车型来看,1-5月,客车下滑比例达到50%,大中轻三种车型全部下滑。其中,中型客车下滑幅度最大,超过60%,轻型客车下滑比例最小,大型客车仍是天然气客车中的主力车型,占据超一半的市场份额。

      再来看货车,1-5月货车下滑比例达到40%,低于客车,与天然气客车全部细分市场下滑不同,天然气重型货车却保持了15%的增长,而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型车下滑比例最大,接近70%,不过,这对天然气载货车总体市场表现影响并不大。

      总体来看,在天然气商用车市场,客车市场受到的冲击更大,而这,一方面与天然气本身价格因素息息相关,一方面也与国家对新能源客车发展的大力扶持有关。伴随新能源客车发展热潮,本身性价比优势并不大的天然气客车必然受到新能源客车的冲击。

      而与客车市场不同,由于新能源货车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程度要弱于新能源客车,载货车特别是重型载货车虽面临排放压力,但是受限于技术与续航能力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电动化,这也是为什么天然气载货车市场在整体市场不佳的情况下实现了增长。

      其实,早在两会期间,也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天然气汽车推广力度,通过政府和市场合力“保驾护航”形成良性循环。但是,与新能源汽车大范围推广的政策支持相比,目前仅有部分省市对天然气车型推出优惠政策,而这显然并不能够支撑其出现转折性发展,天然气商用车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条件制约,如缺乏财税补贴,气站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车用天然气定价机制不科学,受到低油价制约等。

      所以,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天然气商用车的生存空间接下来或将受到更大挤压,而若想天然气商用车得到拯救,政策支持与车用燃气价格机制是关键,否则市场将继续萎缩。                     
 

4. 多个细分领域同步上涨重汽安徽市场全年目标完成过半16-6-29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www.autochina360.com/news/zc/syc/882234.html
       在近日举办的以“60周年大庆典千万豪礼等你拿”为主题的“中国重汽十城联动国五产品大型品鉴会”安徽阜阳站上,重汽不到一天就斩获了186辆国五订单,其中包括92辆T7H、53辆T5G和41辆豪瀚。

      安徽重卡销量同比大涨 重汽出库车型以6×4为主

      据第一商用车网了解,2016年1-5月,安徽地区重卡出库量共计1.77万辆左右,同比累计大幅增长47.76%。从各个细分车型的出库数量来看,牵引车、载货车的增长幅度较大,均达到50%以上;自卸车的增幅较小,不到9%;而搅拌车则大幅下滑近52%。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重汽在安徽地区的产品销量实现了多个细分领域的增长。“经统计,截至目前,重汽在安徽地区的累计销量为1200辆左右,同比大幅上升。”中国重汽合肥分公司(辐射安徽地区)销售经理苏云智告诉记者。

      从细分市场销量来看,1-5月,中国重汽在搅拌车、牵引车领域均实现了销量上涨和占有率上升。其中,重汽今年在安徽搅拌车市场的占有率上涨3.06%,达到53%左右,这主要表现在6×4搅拌车市场。此外,中国重汽合肥分公司1-5月牵引车出库量共计694辆,市场占有率上升了0.38%。

      “在牵引车领域,相比4×2牵引车和6×2牵引车,我们6×4的车型卖得更好。1-5月,重汽6×4牵引车在安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上涨了2.12%。”苏云智补充说道。

      牵引车、载货车需求增加 基建和工程量增多成主因

      谈到重汽在安徽重卡市场大幅增长的原因,中国重汽合肥分公司销售经理孟祥玺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上涨;二是曼技术产品得到用户认可。

      首先,由于安徽大部分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提高个人收入,不少有能力的人干起了长途货运工作。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在安徽,买重卡跑货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谋生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整个安徽地区重卡市场的销售。今年牵引车销量之所以大涨,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对车辆更新换代的需求较大,并且相对集中;另一方面,更多的用户将目光瞄向了高效物流和甩挂运输领域。”孟祥玺告诉记者。

      其次,他表示,安徽多地基础建设、工程量的增加,也是带动牵引车、自卸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徽多个相对落后的城市在增加楼房建筑及完善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的建设,全面带动了重卡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安徽阜阳正在修筑高铁,也带动了牵引车及自卸车销量大涨。”

      同时,第一商用车网记者了解到,中国重汽在安徽地区表现较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其自身产品的发力。“从生产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到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项目,直至与德国曼的战略合作,中国重汽一直走在重卡市场的前沿。在重汽引进曼技术前期,用户大多处于观望状态;随着市场的验证和产品的推广,用户逐渐转变了观念,并认可了搭载曼技术发动机的重汽产品。”

      “一直以来,安徽市场以散户运输为主。随着零担运输市场的逐渐衰退,大部分物流运输用户开始向专线运输、甩挂运输的高效运输模式转型升级。这样一来,用户对运输车辆的要求就在不断提高。”孟祥玺分析道,而高效物流市场正是重汽通过搭载曼技术发动机产品重点布局的细分市场。

      面对可观的销量和利好的市场形势,孟祥玺透露:“2016年,中国重汽合肥分公司计划销售各类重卡车型2400辆,目前已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一半
   

5. “互联网+流通”时代,上汽大通为何成为市场焦点  16-6-29      来 源:汽车市场网
http://bus.automarket.net.cn/file/syc/20166/30_26_0_101722_1.html
       “互联网+流通”是推动流通革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动消费和就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已经给商品流通带来深刻变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

      在流通业的产业链条上,“物流”始终是商品流通的基础,“商流”与“物流”的对接不畅,往往造成成本难降,而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也被视作亟待突破的流通“硬瓶颈”。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流通”时代,随着网络交易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大家更为看中的是如何降低物流运输时的成本和物流车辆的专业性,毫无疑问,如今的物流市场上,上汽大通已经获得了各方的认可与青睐!

      作为国内商用车行业领军者,上汽大通V80成功塑造了食品保温车、疫苗冷链车、专业冷链车等一系列城市冷链物流车系列,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上汽大通V80还在车上配备了智能化运输管理系统——InteCare行翼通全网智能价值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为市场提供专业、高效、智能的城市冷链物流用车。

      而凭借绿色、便捷、配送及时的先天优势,上汽大通EV80新能源物流车一经面市便广受物流企业欢迎,除了出色的产品性能外,相比传统动力车型,EV80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可为用户节省大量的用车开支,显而易见,上汽大通EV80受到物流企业肯定已经被多次证明。

      上汽大通V80车型系列在国内深受好评,在国外也受到多方青睐!就在去年,上汽大通V80成功中标爱尔兰邮政260辆政府大单,这是中国汽车品牌首次实现欧盟国家政府大订单“零的突破”,也是上汽大通在国际物流领域的里程碑。目前,上汽大通已经出口到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新西兰、澳大利亚发达国家地区。
 
,

6. 纯电动物流车疯狂增长之下“麻烦缠身”  16-6-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www.cvworld.cn/news/bus/litbus/160629/109587.html
       电动物流车市场风口已起,各项利好政策犹如鼓风机。2015年是电动物流车的起风之年,中国电动物流车总产量为4.45万辆,未来几年这股风将会更大,预测2016年产量可达到10万辆。

      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纯电动物流车订单数已经超过7万辆,受政策影响,暂时车企都在观望中,尚未开始批量出货。

      GGII预测:未来几年地方政策陆续出台,产品质量也将逐渐提升,电动物流车是继中小型纯电动客车之后又一快速增长领域,同时其需求市场可持续性强于中小型纯电动客车。2016-2020年,电动物流车产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

      尽管前景美好,但仍需警惕,现阶段纯电动物流车产业仍然是“麻烦缠身”:

      首先是政策不让人省心。国家对于专用车的补贴方式有所调整,并提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于0.5,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3kWh。许多车型的补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对车企的影响也较大,因为现有的很多车型不符合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物流车生产企业水平良莠不齐,装载电池的质量也差距较大,政策的出台可以倒逼车企轻量化的需求,以及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因此可以预见物流车使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将是大势所趋。

      麻烦二来自动力电池规范条件。工信部2016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补充通知更新了检验标准,对测试审核要求更高。这是国家对动力电池产业政策趋紧,审核驱严的表现。

      截止目前,我国已公布四批共57家符合入选《电池规范》目录的电池企业。根据285批次新能源专用车推广车型装载电池情况,只有64%车企装载电池上了前四批目录,可以说,车企选择哪家供应商,能直接影响到新车的上市发售。

      麻烦三来自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与电池企业捆绑,审查要求由17项增加至20项,其中否决项由4项增加至12项。

      准入规则要求在三包期限内,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80%,这对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还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电池采购成本,同时还需要提供提供更换、维修、维护等服务,售后成本增加。

      整车企业受电池企业,不确定性较大,倘若合作的电池企业没有获得准入,整车企业需要重新寻找合格供应商,其产品准入时间必将后延后。

      麻烦四表现在动力电池供需仍存在缺口。2015年的动力电池供需缺口达到了3GWh,并且动力电池厂的实际交货量要小于订单数量。

      造成缺口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扩产速度受设备等因素限制;二是国内上游材料紧张,导致产能无法发挥;2016年是动力电池新建产能的密集投产期,下半年物流车动力电池的缺口将会被补上。

      麻烦五:动力电池路线的选择技术规格上,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仍以方形为主,但软包、圆柱产能保持增加,且上规模的企业在建多种形状电池产线,材料路线上,未来几年将以三元材料电池为主,15年底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超过5成,同时三元电池的量在不断增加,预计在2016年三元电池在电动物流车的占比约7成。

      同时,未来纯电动物流车在运营模式上将会有创新。

      例如,中长期租赁模式兴起,并提供移动互联网及车联网平台服务,完成同城物流接单及市场资源整合。可重点针对大件或一次运送数量较多的同城货运业务,可满足货运频率低、次数少、送货时间不固定的广大零售业商户和小微企业在开展同城送货上门服务时对货运车辆的需求,将来会大批出现运输公司以控股的方式与知名厂商在全国各地成立新能源物流车辆租赁公司,厂商直接承租物流车辆,在立足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时,按照提货券额度或年度销售额提供一定数量的物流车辆供经销商免费使用。

      今后,新能源定制车辆将会逐渐兴起,例如道路救援系统的救援车、移动式吧台专用车、移动式超市专车、移动式早餐车、移动式冷链车等,跟随电池发展的自动化设备今年也迎来巨大发展商机,深圳海拓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电池分选组装焊接设备自动化整线系统集成已在物流车领域占领先机。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