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981期
发布时间:2016-06-17 15:02:58    浏览量:1503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探究轻型卡车市场持续跌滑原因 4. 第8批免税新能源车目录公布
2.冷藏车要“火”?数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将拨发十省市 5. 青岛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基地投产
3.中汽协确认京六叫停 重型车国六至少5年准备期 6. 转型,中通客车成客车业“供给侧改革”新样本

新闻详情

 
 
1. 机探究轻型卡车市场持续跌滑原因   16-6-17      来源:中国皮卡网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6/16052322232260361644891.shtml
      据数据显示,2016年1-5月,整体载货卡车市场累计销售1290873辆,同比增长4.67%。其中重型卡车市场累计销售280942辆、同比增长14.57%;中型卡车市场累计销售88449辆、同比增长11.7%; 轻型卡车市场累计销售480363辆,同比下滑-3.86%;微型卡车市场累计销售264062辆,同比增长21.70%。

      今年前5个月,在载货卡车市场领域,重、中、微载货卡车大涨,唯有轻型卡车市场销量呈持续下跌之势,并且销量下滑已经快连续有4年半的时间了,似乎没有市场回暖的迹象出现,原因如下:

      一是汽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导致国III、国IV和国V发动机成本不断加大,故导致整车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平均一辆真正的符合排放要求的车辆为此要增加2-3万元成本,这样即使是原来只有4-5万元的轻卡要增加售价也得几万元。为此,在国III车型根本上不了牌和即将实施国V后,国IV车型也很快将面临无法上牌的无奈境地,准购车者只好转而选购更加物美价廉的小轻卡或大型微卡,弃之如“鸡肋”的轻型卡车,这样一来损失相对较小。

      二是由原轻卡衍生并减配置的经济级小轻卡和由微卡升级为后双轮的大微卡正在进一步加快蚕食和替代部分经济级低端轻型卡车市场份额的脚步,这也是近年来经济级小轻卡和后双轮大微卡市场不断走俏,市场销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这些3-4万元的大型微型卡车对低端轻型卡车的威胁特别大,是主要抢夺轻型卡车市场份额的车型。这就是市场经济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消费者当然会选择更加物美价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毕竟卡车是“苦力的挣钱机器”,而不是轿车,不要求“高、大、上、豪”。

      三是无论是能自产发动机还是不能自产而必须外购的众多轻卡生产企业,其产销量也在下降之中。如国IV和国V发动机,许多主流与合资车企都能自产,这样配套成本就要比没有自产国IV和国V发动机的非主流整车企业(包括原农用车企业)要低一些,但尽管如此,产品还是滞销。笔者认为,若真的到了国V实施阶段,恐怕有一大批无能力自制发动机的非主流轻卡车企要阵亡,这对于合资品牌轻卡车企显然是天大的好消息,而对本土自主品牌轻卡车企或许是灭顶之灾。如此可见,汽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显然利好于外资外商们,让其能够在华赚得更加盆满钵溢。

      四是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对宽体、长轴矩和长货厢轻型卡车进行了进城强制性限制,导致整个轻型卡车市场销量严重下滑,市场份额占比大幅减少。

      以上四点是当前轻型卡车市场为何持续下挫的粗浅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冷藏车要“火”?数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将拨发十省市  16-6-17       来源:盖世商用车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6/16044345434560361637654.shtml
       近日,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对2016年冷链物流发展中央财政支持省市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

      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这十个省市将获得数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在被选中的这十个省(区、市)中,属于西部省市的有5个,重庆、新疆、四川、青海和宁夏。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冷链物流一直是该地区电商发展的“痛点”。

      相对于豆干、土鸡蛋等保鲜期较长的土特产品,西部地区的生鲜瓜果却一直未能打开更大的市场。

      如今各大电商网站上售卖的来自于西部的生鲜瓜果,多数是公路常温运输,到销售地后入库冷藏,等有客户下单后再发货。因此,货损比较高,口感也会受些影响。

      从新疆运葡萄到北京,公路常温运输的损耗可能要到1/3甚至更多。可为什么商家仍然选择常温运输而不是冷链运输?最直接的原因是冷链运输成本太高。

      “在同样的周转率下,冷链配送投入比普通快递至少要高一倍。”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介绍:车辆方面,冷链运输要用冷藏车,国家对高速公路上行驶货车的外观尺寸有限制,而冷藏车须安装保温层,这样储藏量就比普通货车小,再加上制冷设备要消耗能源,因此运营成本要高不少;仓储方面,冷链快递物流需要用三温仓,成本也高于常温仓库;中转分拨操作方面,冷链快递需要恒温操作间以及特制工服,恒温操作间不仅前期投入大,运营时的能源消耗也大;末端配送方面,冷链快递需要专用器皿以及合适的冷媒解决方案,也比一般快递的纸箱、书包要贵不少。

      此外,“省冷链运输不给力,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给冷藏车办通行证是个大难题。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冷藏车多数是由改装厂定制改装的,厢体制造工艺技术、制冷设备技术更新速度很快,但车型公告的要求时间长,制约了冷链新技术的应用。按照现行规定,如果我们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新型设备,反而无法登记上牌。

      市场的痛点就是发展的机遇。电商企业感到冷链配送不能满足需求,恰恰说明发展冷链配送市场空间巨大。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快递与电商下乡,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等工作。

      政策驱动引发冷链行业发展热潮,生鲜电商受益风起。目前国内已形成包括顺丰冷运模式、京东商城模式、河南鲜易供应链模式和九曳供应链模式在内的四种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一季度,天天果园、易果生鲜、宋小菜、海上鲜、盒马鲜生等都分别完成了超过1亿的融资,同时,一些供应链、涉农平台、食材食品都完成了大批量的融资,这个为冷藏保温车市场增长奠定了基础。
 

3.中汽协确认京六叫停 重型车国六至少5年准备期16-6-1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http://www.cvworld.cn/news/policy/chanye/160617/109227.html
        两年来深度困扰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企业的“京六”与“国六”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确认,北京将不再考虑实施“京六”。同时,根据从国家环保部门得到的消息,北京市环保局领导已表示不搞京六,“京六没有了。”车企可以专心“迎战”国六了。

      “京六”没有了

      两年多来,“国六”与“京六”之争使得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企业为之纠结不已。有没有“京六”成为近两年来困扰中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以及在这条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的核心问题。“这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体系。如果需要同时应对这两种非常不同的标准体系,对企业和产业的伤害都是非常严重的。”许艳华对记者说。

      如今,“京六没有了”。也许对车企来说,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但是,另一块大石头还悬在半空。

      如果按照“国六”征求意见稿(轻型车的时间表),在2020年1月1日全面实施,那么在这之前的一年要进行型式认证。而国六如在今年年底正式发布的话,就意味着只有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时间留给车企。

      “要考虑企业开发、试验,申报公告等等刚性时间”许艳华说,就算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开发了,没有两年的时间也是绝对完不成的。而且对企业来讲更难受的是,国五才刚刚开始实施。当然不只是车企,国六升级还涉及零部件等一众产业链上的企业。

      油品标准在哪里?

      另外,许艳华还提到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油品标准。业界有一个说法是“油到车到”,也就是说,在国六发布实施之前,相应标准的油品需要提前到位。但是截至现在,适应国六排放阶段的油品标准还没有出来。如果油没有到,车到了也没有意义。

      对于北京市来说,尽管“京六”已经叫停,但也公开表示要在国六油标出来之前研究京六油标。近日,北京市环保局已经组织起草了北京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无论从企业角度,还是油品问题上,许艳华表示,希望北京如果提前实施国六,时间要“科学合理”。

      在这个时间问题上,也许欧洲车企相对更容易“应付”,因为欧洲的WLTC标准2017年就要开始实施。但是对于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绝大多数品牌来说,如果预留的时间太短,“届时出现‘没车卖’的现象也不是不可能”,许艳华说。

      至少给重型车企5年时间

      另外,国家环保部国六重型车标准将在8月份开始征求意见,争取在今年年底发布。“载货车5-6年的间隔升级期是必要的,而且对于重型车来说,从国五到国六是排放技术体系的变化。”因此重型车升级国六的压力将更为巨大。许艳华建议,鉴于重型柴油车的国五标准2017年7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国六标准升级的步伐不能太快,要留给重型车企业至少5年的准备时间。                                       
 

4. 客车268款 货车及专用车107款 第8批免税新能源车目录公布 16-6-17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bus.automarket.net.cn/file/syc/20166/30_0_0_101390_1.html
        6月16日,工信部公告《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八批)。

      第一商用车网了解到,一共有414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入选此批免征税目录。其中,新能源商用车车型有375款,在总车型中占比90.58%。
                               


      而在这些新能源商用车车型中,各细分车型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请看下表:
                                            

   

5. 青岛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基地投产  16-6-17     来源:比亚迪商用车
http://www.cvworld.cn/news/bus/newenergy/160616/109215.html
       6月16日,青岛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基地落成投产仪式在城阳区举行,首批比亚迪K9纯电动客车正式交付青岛交运集团使用。活动现场,青岛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企业双方领导、媒体及客户嘉宾等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作为比亚迪山东总部、纯电动客车出口基地和研发中心,青岛比亚迪基地一期项目的落成投产,标志着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促进山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驶入快车道。

      正式入驻青岛,成为山东最大新能源客车项目

      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市工业发达,科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传统汽车生产基础好,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大。2015年1月,青岛市政府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充分发挥比亚迪汽车技术研发平台作用,在城阳布局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着力打造青岛市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

      青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位于城阳区宏祥一路9号,于2015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青岛比亚迪基地顺利实现投产目标。据介绍,青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总投资30 亿元人民币,总占地1000 亩。其中,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包括制件、焊接、底盘、总装等工艺在内的纯电动大客车生产基地,形成年产1000 辆纯电动客车生产能力。二、三期项目建成后,青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将实现年产纯电动客车5000台,成为山东省内最大新能源客车项目和省内重要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出口、物流及研发基地,打造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首批新车交付,打造青岛公交电动化绿色名片

      活动现场,比亚迪向青岛交运集团交付了首批K9纯电动公交车钥匙,并将为青岛市民提供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作为比亚迪在客车领域的开山之作,此次交付的K9纯电动客车是全球首款一级踏步低地板纯电动公交车,车长12米,座位数最多达42个,续航里程可达350公里。K9整车采用全球领先的轮边驱动技术、电控空气悬挂系统、智能钥匙系统、一键启动等领先配置。与传统燃油公交相比,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不仅因零排放、零污染、低能耗等特点更具环保优势,也因“以电代油、维护方便”等特点更具经济效益。

      自2010年投入市场以来,以纯电动公交车为代表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在深圳、南京、杭州、武汉、大连、西安、长沙等国内城市,以及日本京都、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比利时布鲁塞尔、新加坡等全球48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200个城市示范或商业化运营,并实现全球六大洲市场布局。随着青岛基地首批纯电动客车的交付使用,比亚迪还将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新能源客车产品,将比亚迪在全球各地成熟的规模化、市场化的运营管理经验引入青岛,将公共交通电动化进行到底,打造青岛绿色交通名片。
 

6. 转型,中通客车成客车业“供给侧改革”新样本  16-6-17     来源:汽车市场网
http://bus.automarket.net.cn/file/syc/20166/30_27_0_101391_1.html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成为破解经济难题的金钥匙。6月14日上午,“开放的山东”全国媒体行采访团走进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这一家老国企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样本?

      45年客车制造历史,步步精彩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公司创立于1958年,1971年开始生产客车,于2000年1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我国客车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目前,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70亿元,净资产22亿元,总股本2.959亿股。公司现有员工近4000人,厂区面积:934,00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1300台(套),拥有荷兰BOVA公司完整的制造技术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具有年产3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能力。

      中通客车办公楼

      作为民族客车业的典范,中通客车有着45年专业生产客车的历史,深谙造车之道。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认定实验室为依托,联合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致力于客车安全、节能以及新能源技术研究,现已获得受理专利近100项,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标准,并荣获30多项国内外大奖,推动了行业进步。凭借领先的科技实力中通客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西安世园会、索契冬奥会等国际重大活动,赢得世人的瞩目。

      中通客车致力于创新和发展,引进欧洲先进的客车生产技术,并自主开发出一系列领先于国内同行业的客车,涵盖了从5.5米至18米的公路客车、城市公交客车、旅游客车和中小学专用校车等各种类别和档次,共有8大系列140多个品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很高的市场信誉,畅销国内市场,并已远销到海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通客车海外第2万台客车交付非洲

      多年以来,中通客车矢志于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持之以恒打造特色品牌,倡导并积极推动绿色交通出行新方式,已逐步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绿色客车的领导者。以新能源客车为依托,中通客车产销指标平均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15年,公司产销客车超17000台,居行业前三位,整体市场占有率10%以上!。其中,新能源客车突破10000台,居行业前二位。 2016年1-5月份,中通销售新能源客车超5200台,市场占有率超20%,高居行业首位。

      转型,中通客车跨越的关键

      2016年5月23日,中通第二万辆新能源客车交付仪式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通客车总经理孙庆民向宿迁第二公交公司王新中总经理颁发了第二万辆纪念证书,这也是国内首家客车企业实现销售二万辆,成为行业的新标杆。

      2004年,中通客车在国内率先启动电动客车研究。多年来,中通客车以三大创新平台为依托,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核心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产品系列化,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客户价值最大化。并研发出市场针对性强的全系列产品,包括6-18米各个长度段,产品实现从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全覆盖。产品引领了市场需求。自2009年开始产业化以来,中通新能源客车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5月,中通客车在行业内较早实现二万辆的产业化规模,这是中通客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也标志着中通客车进一步夯实了行业第一集团地位,成为主流企业新能源产业化的新标杆。

      中通客车印尼市场订单

      近年来,中通客车坚持新能源客车战略重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全力提升产品性能,优化车辆匹配,降低整车成本,提升客户价值,新能源客车销售规模再次实现大幅提升,截止5月底,中通新能源客车共计销售突破5200辆,根据工信部统计,市场占有率超过20%,高居行业首位。根据统计,2015年10月,中通新能源客车实现了第一个万辆的销售,中通用了6年时间;第二个万辆,用了8个月时间,中通不断以加速度实现新能源客车的持续增长。完成二万辆,不仅标志着中通客车的企业规模和新能源客车实力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中通客车在核心技术研究、市场针对性产品的研发等领域站到了行业前列。

      在主流企业中,多数企业出现下滑或略微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中通客车抢抓机遇、系统联动,以新能源客车尤其是纯电动客车为突破口,打了一个漂亮仗。在2015年产值同翻番的基础上,2016年前五个月,产值再次增长123%,增幅高居行业首位,其中新能源客车排名行业第一位,6米以上客车整体跨入行业前二位,中通客车的行业地位更加稳固,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质变,让中通有质量的增长

      中通客车在2014年后,几乎以“飞一般”的速度在奔跑着。2014年,中通客车因处置资产,导致收益大增。不过,就在这种基数非常高的情况下,2015年,中通客车仍实现了营收几乎翻番(增长97%)的佳绩,净利润4亿元,增长42.8%;2016年一季度,其净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4倍。

      追求销售数量,目前仍是许多客车企业的目标,但中通客车始终把“有质量的增长”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从“追求数量”发展到了“追求质量”的阶段。在市场竞争中,中通客车不是靠赊销和低价位去占领市场,绝不为了迎合客户而生产低配低质的产品,而是始终保持了企业产品形象,从而始终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同时,为了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中通客车于2014年迁入三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大幅提升,从目前来看,中通客车的新工厂在整个中国乃至全球,都是最为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中通客车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同步攀升,从而提升了中通客车产品的溢价能力。

      “31116”,中通客车的新征程

      在未来发展中,中通客车要逐步实现企业发展的质变,不断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以精细化管理改变企业粗放式发展局面,以内部控制提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以企业文化打造优秀团队,从而实现企业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能源客车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及地方补贴政策已经出台,为了以新能源客车为核心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目标,中通客车提出了以新能源客车与国际化双翼驱动的以“31116”为目标的“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即是指产销客车3万台、指新能源和出口收入超过100亿、市值超过100亿、资本经营的收入超过1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亿元。至“十三五” 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行业前二位,在国内竞争优势明显,企业效益居行业前列。从而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客车供应商,从国内驰名走向世界一流。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