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新能源汽车生态状况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
2014—2018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5年保持翻番式增长。2019年,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负增长的环境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仍保持在30%。2020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 32万辆,同比增长 73.4%,集团排名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向“新”出发的征程中,上汽集团在内部孵化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零束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科创小巨人”,在外部投资了Momenta、地平线、宁德时代等明星企业,仅“十三五”期间就有15家被投企业上市。在电池电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电驱动核心部件、电驱系统等领域,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英飞凌、麦格纳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
2018年10月19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合资投建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该项目总投入为170亿元,规划年产能30万辆,将生产基于德国大众最新电动车平台,包括奥迪、大众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产品。
2018年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和美国特斯拉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特斯拉公司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该项目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是国内电动车外资股比开放以后的第一个项目,同时也是美国特斯拉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超级工厂。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生产总交付量为46万辆,占其全球交付量近一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地区已经聚集特斯拉、蔚来、威马、理想、天际、爱驰、智己、飞凡、华人运通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未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入局者加入。因此,关乎新能源汽车人才、资源、产品、技术储备、服务等层面的竞争非常激烈。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面向“十四五”发展目标,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主要体现于政府政策取向和汽车企业的创新发展及通力合作等方面。
政府部门政策取向
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其中,《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二是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
三是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加速实现。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
四是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布局持续优化,智能化、信息化运营体系基本建成。充换电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五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加氢及充换电相关标准和监管体系基本成熟。智能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企业科技与创新战略
上汽集团的创新转型正在全面提速。2018年,上汽集团调整提出“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进入“十四五”后,进而提出加快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用户型高科技企业”转型。上汽集团规划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领域投入3000亿元,全力推动创新转型发展,加速构筑以电动智能网联为特征的汽车新赛道,通过电动智能网联汽车集成诸多高新技术,打造融交通、通讯、娱乐、办公、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大终端。上汽集团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集团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2022年3月1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在做好“技术底座”(即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相对底层的隐性技术)的同时,形成“个性化定制”。上汽集团将通过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贯穿创新链条,把众多创新业务、资源“联结”成生态闭环,形成合力,推动基础技术、整车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共性高价值模块、前瞻技术的研发,全力攻关移动智能新终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上汽集团继续推进以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聚焦用户最为关切的旅程焦虑、充电焦虑、安全焦虑,开发全新一代的轻量化、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等级的三电核心技术和覆盖主流细分市场的纯电动产品专属架构,并且瞄准全球领先水平,持续推进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升级,以技术进步提高新能源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水平。
上汽集团新能源商用车坚持打造数十款整车产品,覆盖个人家庭、通勤、城际物流/客运、城市物流、公交、专用车等全场景。上汽集团在鄂尔多斯建设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近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打造“北疆绿氢城”。
为顺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在智能网联化方面,上汽集团继续贯彻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发展思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推动智能网联产业链的能级提升。在场景主导方面,洋山港5G+L4级的智能重卡项目将实现2万标箱的准商业化运行。上汽集团还不断深化和中国移动、华为、嘉定区的5G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实现高速城区拥堵及泊车等自动驾驶场景的转化落地。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三层梯队,积极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如特斯拉、蔚来、威马、理想、天际、爱驰、智己、飞凡、华人运通、游侠、奇点、百度等,积极培育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卓越制造企业集群和生态圈。
2021年5月,由上汽集团、吉利、奇瑞和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牵头成立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得到三省一市共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响应和加盟。该联盟的成员单位涉及电池、电机、车联网、软件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联盟形成共识: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链、固链、强链,必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的发展环境;高标准推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下一代汽车”升级;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智己汽车秉承“IM what I am——我自由我”的品牌主张,风靡市场,短时间内签约了100多家网点,迅速覆盖全国省会及重点城市。这个标志性的“新载体”项目,可理解为“电动化+智能化+新商业模式”,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潮流。正如欧阳明高院士所说,2020—2035年将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突飞猛进、协同发展、三位一体、创造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产品和产业中国奇迹的新时代。通过“十三五”的蓄势赋能和“十四五”的厚积薄发,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汇入新时代的潮流。在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政府推进支持下,背书于上汽集团创新研发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张江高科在集成电路、芯片、人工智能方面的积累,以及阿里巴巴强大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科技,智己L7的合力推出似乎印证了产业风向标:国内乃至全球高端智能化电动汽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来源:朱盛镭 乘联会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