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首页
行业新闻
国内乘用车
进口及国外乘用车
后市场
商用车
车市解读
周度
月度
指数
预测
统计数据
发布会报告
上海市场上牌数
京城车市
进口车市场分析
二手车市场分析
价格指数
热点评述
新能源月报
商用车月报
政策分析
经济与政策
一周经济
一周政策
乘联分会论坛
论坛文章
两会
车展看点
关于我们
协会简介
协会动态
联系方式
乘联会大事记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897期
发布时间:2016-02-17 15:50:15
浏览量:1524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发改委:交通行业将推进三大改革破坚冰
4. 江淮康铃II代微卡X5即将上市
2
.
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先发展小微型电动车
5. 大众确认将同江淮结盟 目前还处于谈判初期
3.纯电动商用车1月产量环比减少5.5万辆
6. 联合国拟起草自动驾驶安全标准,中国客车率先通过“路考”
新闻详情
1. 发改委:交通行业将推进三大改革破坚冰
16-2-
17 来源:
北京商报
http://www.12365auto.com/news/20160217/218186.shtml
昨日,国家发改委提出,今年,交通行业要系统分析新常态下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与不久前交通运输部部长 杨传堂透露的“今年运输行业将放权降费”有异曲同工之处。事实上,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表态,也预示着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降低重要运输 环节费用,以及大部制建设这三大最受业界瞩目的改革在今年将出大招。
竞争性环节价格松绑
长期以来,铁路、航空以及道路客运等价格由国家定价或执行指导价,这不仅影响了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使价格无法和市场挂钩,故放开价格成为交通行 业改革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业内分析人士普遍预测,今年,主管部门将逐步放开铁路运输竞争性领域价格,扩大由经营者自主定价的范围,还要完善铁路货运与公 路挂钩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列车运行速度和等级为基础、体现服务质量差异的旅客运输票价体系。同时,道路客运、民航国内航线客运、港口经营等领域由 经营者自主定价也将扩围。
其实,在去年,交通行业已有对价格松绑的迹象。在国家发改委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限制中明确,全面放开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输价格,并放开 101条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短途航线旅客票价,加上此前放开的线路,总共有130多条国内航线的机票价格可以由航空公司自主决 定。
“和民航相比,执行更严苛价格管控的铁路,将是今年价改的一大关键,”长期研究交通领域的专家田保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比如从深圳到 厦门的高铁开通之后,由于定价较低,导致这条线路即使上座率爆满也难以盈利,铁路货运价格更是因无法和市场挂钩,背负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出租车价格改革 也极受关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曾表示,不管是专车或者是其他服务,正研究市场定价。由此出租车价格改革也成为今年的一大重头戏。”
自砍重要运输环节费用
提到供给侧改革,提效降费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棋。业内分析师称,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供给的优劣,会传导到经济供给侧,进而 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供给质量效率、降低运输服务成本,是既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的内在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降费往往和简政放权形成组合拳。杨传堂也多次强调,交通运输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在基础设施方面,供给总量不足的 问题仍然突出;在运输服务方面,轻质化、高附加值、一体化的货运供给不足,快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在运输装备方面,仍有较大改进提升空 间。
对于上述问题,国家发改委在最新表态中强调,今年交通业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研究机场建设项目程序简化问题,再取消下放一批、简化一批交通运输审批事项。
大部制改革快速推进
在交通业变革的道路上,大部制改革一直被认为推进缓慢。要想建设综合交通大平台,大部制改革必须率先发力。
“原本在构建大交通体系中,民航往往自成体系,这影响了交通网络的整体布局,直到去年底,一位来自交通部的副部级领导出任民航局掌门人,这让民航局 正式进入‘副部级时代’,由此也宣告了国家拟构建的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于一体的大交通部在组织架构上正式搭建完成。”民航专家綦琦称。
“民航局管理地位的改变势必引发一连串的交通业发展方向、工作思路、管理方法的‘重置’”,这已经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就大交通“大战略”而 言,民航局的“回归”,必将有助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也必将有助于航空市场从单一民航延伸到大交通领域。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也直言,今年,交通业在综合枢纽衔接、城际交通建设、推广联程联运方面将有大动作。
2.
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先发展小微型电动车
16-2-1
8 来源:第一电动网
http://www.12365auto.com/news/20160216/217997.shtml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正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形,骗补问题却被炒得沸沸扬扬。岁末年初反思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对未来这个产业健康发展一定会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新能源汽车是在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开始起步发展的,而且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整体下滑,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还担当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甚至一些业内人士期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基于这些因素,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可以说,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是相当给力的,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达到49.7万辆,预计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0%。2015年一度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31092辆,生产340471辆,同比分别增长3.4倍和3.3倍。
但是,补贴政策相关的负面声音也不断。有媒体报道:近几年,一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甚至说“事实上,通过钻新能源补贴空子“发横财”已是汽车界公开的秘密。过去几年间,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有关骗补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还在调查,但发生骗补这种现象也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面对骗补?新能源汽车该如何发展?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一员,试提出自己的一点浅知拙见。
一是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思路,政府应补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而不是供给方。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因此,若是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由应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而不是直接给生产商补贴。这样一方面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而且由于补贴节省下来的钱,消费者可以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进一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之后,才能凭发票等相关凭证办理补贴,杜绝或降低骗补问题的发生。
二是新能源汽车应分层次引导发展。
当前国家大力鼓励支持新能源高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予相应高额补贴,在高额补贴的支持下催生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但当前小微型电动汽车尽管没有国家补贴,却发展得相当好,不仅得到了市场用户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行业和许多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发展新能源汽车先发展低速小微型电动汽车,然后逐步向高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政府在大力鼓励新能源高速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建议准许小微型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制订出台相关的准入政策和技术性能标准;同时,政府更应大力引导和建设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
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议政府更应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不是干预市场,更不是参与市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井喷发展,政策补贴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并不是全部,这也是市场和社会所期待的。新能源汽车用车费用相对节省,同时我们大家都希望每天能都看到蓝天白云,而不是雾霾笼罩。
新能源汽车正在井喷发展,对此,更希望政府能下更大的力气去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优先发展小微型新能源电动汽车可能更适应中国的国情。
3.
纯电动商用车1月产量环比减少5.5万辆
16-2-
17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2/16053718371860354588522.shtml
根据工信部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同比增长144%。
其中,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422辆,同比增长8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834辆,同比下降4%。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前六批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生产1.55万辆,占1月产量的97%。
纯电动乘用车生产7952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887辆,同比增长115%。
对比2015年12月数据,2016年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减产量超过8万辆。其中纯电动商用车减产5.5万辆,插电式混合商用车减产4991辆。
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前六批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产量减产7.6万辆,但在月度产量的占比由2015年12月的92%升至2016年1月产量的97%。
4.
江淮康铃II代微卡X5即将上市
16-2-
17 来源: 江淮轻型商用车
http://www.cvworld.cn/news/truck/qingka/160217/102910.html
新年刚过,康铃新车型就已经整装待发了!众所期待的江淮康铃二代微卡X5,近日曝光一组新鲜的实车照片,据了解,目前康铃X5已经批量下线,做好了上市准备,只待官方正式公布售价。
外观上,X5造型圆润饱满,灵动可爱,引领微卡“萌”时尚,熏黑组合式大灯、经典圆形雾灯,美观安全可以兼得,整体造型新颖前卫。
内饰上,轿车化内饰,3D刻度造型的组合仪表盘,美观实用,PVC+EVA+棉毡三层复合科技材料,环保健康,中控面板采用时尚烤漆,内饰边框大量采用镀铬点缀,操作方便,高端大气。
尺寸上,2600短轴设计让其更适应在城市街道中往来穿梭,3100大容积货箱保障个小灵活的前提下拉的更多。
5.
大众确认将同江淮结盟 目前还处于谈判初期
16-2-
17 来源:盖世汽车
http://www.cvworld.cn/news/sycnews/sector/160217/102902.html
综合外电报道,大众汽车中国CEO约赫姆·海兹曼(Jochem Heizmann)日前向媒体证实,公司正同中国江淮汽车就潜在合作关系展开对话。
海兹曼称,大众和江淮目前处于谈判初期,江淮对于同大众结盟表达了兴趣。但当媒体询问是否如此前报道中双方合作涉及电动车时,海兹曼拒绝评论或证实,只是强调:“我们已经启动关于合作潜力的谈判,但当下尚无详细规划。”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电动车,作为缓解大型城市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案之一。而大众也在力求扩充电动车产品阵容。另外,中国汽车行业政策禁止外资车企在中国设立超过两家同类合资企业,而大众已在华拥有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乘用车合资企业。因此业界认为,倘若大众和江淮牵手,很可能将在商用车或电动车领域合作。
2015年,还有报道称大众考虑与长城汽车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廉价车品牌。但该说法并未得到可靠证实。
6.
联合国拟起草自动驾驶安全标准,中国客车率先通过“路考”
16-2-
17 来源:中国客车网
http://www.chinabuses.com/buses/2016/0216/article_69000.html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上,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法规的制定被提上了讨论议程。据悉,日本和德国率先联合提出方案,要求制定自动驾驶的国际安全基准。如果通过,成员国将遵照国际法规来完善各自国内的相关法律。日本和德国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上提出建议后,联合国负责车辆管理的机构近日已经开始起草一套新的国际安全法规,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进行规范管理。该方案预计最快将在2017年3月通过。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化、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前沿、最具颠覆性的力量,很多传统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应需而生、顺势而动,汽车行业更不能超乎其外。在不远的未来,你或许会看到一辆汽车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路面飞奔的情景。在国内乘用车市场远超商用车的今天,人们容易忽视的一点是:, 客车比其他汽车更容易、也更需要实现自动驾驶。而无人驾驶技术在客车领域的应用,中国车企也有所作为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据了解,目前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法规的制定由日本牵头,日本的汽车制造商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召开时,让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日本高速公路上的常见交通工具。因此,明确制定有关法规将有利于日本汽车厂商推广自动驾驶汽车。
在这之前,包括丰田、本田、日产三大车企都已经宣布将在2020年前使车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而且,日产还准备将其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人机界面”领域的合作研究成果商业化,到2020年不仅实现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还会推出在城市交叉路口及交通拥堵路段也能自动驾驶的汽车。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可能会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排头兵。
日本是最早投入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国家之一,其国内几家大型车企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如前所述,日产和美国的技术部门也有长时间的合作,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作为汽车制造业巨头的德国肯定不会缺席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如今由这两家牵头敦促联合国制定相关法规标准,无疑是将这一领域向专业化又向前带了一大步。
除了日德两国,美国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方面也有很长足的发展。谷歌、苹果等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而谷歌在去年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车的路测,并打算将无人驾驶车推向市场,但因为美国没有针对无人驾驶车的法律规定,这一推广计划被暂时搁置了,但据底特律新闻的报道,美国政府和车管所正在针对此事进行商议,估计很快会有相关的规定出台。
在我国,2015年12月份工信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展示。除此以外,国内的无人驾驶车技术也有不小的进步,2015年12月初百度在京完成无人驾驶车的路测,百度CEO王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站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前沿。
从以上的这些动向,明眼人都能判断出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成为继新能源车之后的又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但它和新能源车的发展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国内外所有的厂商和研发机构都是各自为战,所造出的产品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讲,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将来无人驾驶车真的上路行驶,万一出现事故,如何追究权责也会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这次联合国出面制定无人驾驶车的安全基准,首先是对这一科技领域发展的肯定,其次是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表示赞同。另外也看得出联合国对无人驾驶车必须设置行业基准这一问题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度。有它为依托,这个领域可以摆脱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铺路,所以,中国,做好准备。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896期
下一篇: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898期
行业新闻
国内乘用车
进口及国外乘用车
后市场
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