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首页
行业新闻
国内乘用车
进口及国外乘用车
后市场
商用车
车市解读
周度
月度
指数
预测
统计数据
发布会报告
上海市场上牌数
京城车市
进口车市场分析
二手车市场分析
价格指数
热点评述
新能源月报
商用车月报
政策分析
经济与政策
一周经济
一周政策
乘联分会论坛
论坛文章
两会
车展看点
关于我们
协会简介
协会动态
联系方式
乘联会大事记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891期
发布时间:2016-02-03 15:37:16
浏览量:1378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 2016年重卡市场没有刀光剑影 只有降成本
4. 货运业转型升级发展甩挂运输应关注三方面
2
.
2015货运 公路货运增长较快 铁路下降14%
5. 杰狮480重载版拖头——大件运输领域又一黑马
3. 实至名归 江淮格尔发重卡获奖“三连发”
6. 宇通推动中国新能源客车领先世界
新闻详情
1.
2016年重卡市场没有刀光剑影 只有降成本
16-2-
3
来源:方得网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2/02054859485960354317373.shtml
有人认为,2016年的重卡市场,将会充满了刀光剑影,各大重卡企业将会相互厮杀的你死我活。
2016年,对任何一个重卡企业而言,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任何一个重卡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降成本,降成本,降成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重卡企业能否把其成本降下来,能否让企业盈利(或者减少亏损),将是关系到这个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
困难的2015年
2015年,重卡行业,能够盈利的有几家?
一般而言,重卡企业年销万辆是个坎,年销过万,这个企业差不多就可以盈利。2015年,销量在万辆以上的只有8家企业,其余20多家企业,几乎不可 避免进入亏损境地。不过,假如这个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或者有很长的产业链的话(比如自产发动机、变速箱等),那么即使销量过万的这8家企业,也仍然可能亏 损。
看下华菱星马这个上市企业,这个2015年重卡行业销量过万,并且排名第八的企业,预计2015年亏损。同样年销量为1万左右,2008年的华菱还在盈利,2015年就要亏损,这是因为华菱在2015年产能更大,产业链更长的缘故。
重卡市场在2008年的总销量是54万辆,2015年是55万辆,可是整个行业,2015年的盈利状况却跟远远不如2008年。比如华菱星 马,2008年的销量是12828辆,2015年的销量则是11568辆。2008年,其营业利润为34,659,877.31元,2015年却预计亏损 8.5亿至9.5亿。
其实,不止是华菱,几乎所有的重卡企业,2015年的日子都比2008年时更困难。这是因为经历了2010年的市场总销量百万后,各大企业纷纷增加了产能,扩充了产业链。当销量再次回到55万辆的量级时,企业盈利却大幅削弱,或者从盈利走向亏损。
降低成本为何那么重要
迈克尔伯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中,对企业而言,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优势”。而当前,成本不仅仅是不是有竞争优势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了。
创新产品,企业转型,提升技术,这些都是长远之计;2016年,最要紧的,就是先活下来。而不能降低成本,扭转亏损,就是对“活着”最大的威胁。
遥想重汽当年,2005、2006年稳坐重卡市场头把交椅时,最牛是什么?最牛的是总经理蔡东说:“豪沃的成本最低。重汽要是把豪沃价格降到成本价,其他企业都得死。”
如今的中国重汽,如果真的能够狠狠地把曼技术产品成本降下来,比如T7H突然大降价,那么一大堆企业都得死(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大,因为重汽产品成本构成相当复杂,降下来没那么快)。
如今重卡市场销量已然风光不再,市场上卖不出去那么多重卡,也养不活那么多企业。而价格战不是大家都不想打就能不打。纵观市场经济几百年,去产能最残酷的方式就是:必须有企业要死。
不想死?不想死就必须下大力气降成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中国重卡企业跟国外重卡企业相比,真的不是成本低了,而是成本太高。国外的重卡豪门,哪个不是只有一个平台,哪个不是只有一个驾驶室,哪个不是只有很少的车型和关键零部件?
绕这么着,国外的重卡企业还恨不得不同的企业只开发一个平台,通过共享平台来降低成本;不惜通过外包驾驶室的设计等手段,来降低成本;通过模块化、通用化来降低成本;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来降低成本。
可是中国的重卡企业,数数有多少平台同时在生产?数数公告上还有多少车型?数数有多少种发动机?多少种变速箱?多少种车桥?有几家的精益生产做到了家?有谁家做得到精益物流?
(幸亏重汽平台多的不得了,全国各地好多个生产基地,车型多的认不过来,发动机好几个平台,零部件多的不计其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好多企业2015年就已经死了。
还有的企业,没有人家重汽的技术实力,也整了数个平台、一大堆车型、无数的关键零部件种类……
2.
2015货运 公路货运增长较快 铁路下降14%
16-2-
3 来源:发改委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2/02055010501060354318751.shtml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2015年各领域货物运输完成情况,其中,公路货运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铁路货运成为唯一下跌的领域。
2015年全国客货运输平稳增长
2015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0.2亿吨,同比增长4.4%,完成货物周转量18058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5%。全社会完成客运量 221.5亿人,同比增长0.5%,其中铁路和民航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4%,完成旅客周转量3151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6%。
2015年全国水路货物运输低速增长
2015年,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62.1亿吨,同比增长3.7%,各季度分别增长5.2%、1.7%、4.7%和3.4%。全国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91917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9%。
2015年全国公路货运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354.5亿吨,同比增长6.4%,各季度分别增长6.4%、6.0%、5.7%和7.5%,货运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647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
2015年铁路货物运输货物周转量同比下降13.7%
2015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前三个季度分别下降9.4%、10.8%和13.9%,四季度下降13.4%,降幅有所收窄。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3754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3.7%。
2015年民航货物运输增长平稳
2015年,民航累计完成货运量625.3万吨,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放缓0.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207.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3.
实至名归 江淮格尔发重卡获奖“三连发”
16-2-
3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www.cvworld.cn/news/truck/tknews/160202/102648.html
2016新年伊始,江淮格尔发重卡捷报频传,在业内各大颁奖盛典上均占有重要一席,其中江淮汽车格尔发K6-165马力4X2排半载货车摘得卡车之家“2015年度车型奖”、160马力4X2载货车荣获“2016年度中国卡车用户最信赖载货车奖”,不仅如此,在由商用车界发起的“2015中国商用车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中更是拔得头筹,将“2015用户最满意用车品牌”大奖收入囊中。
作为国产主流中高端重卡行列的首席代表,江淮格尔发重卡以其卓越品质与贴心服务不断刷新实力内核,获得业界及用户的一致好评。
高效动能 实力见证品质
2015年,国内商用车市场整体处于低迷态势。江淮格尔发重卡逆流而上,把控行业趋势的同时着力整车技术创新,实现了在行业整体逆势下的持续恢复增长,其中代表车型当属其2015年最新力作K6。作为“2015年度车型奖”获得者,K6不仅金玉其外,在动能节油方面同样造就了过硬品质。
据悉,江淮格尔发重卡K6为实现最大动力输出,搭载了4.8L排量的纳威司达迈斯福发动机,并配合6档变速箱。其引入的分级燃烧室技术,可在大范围转速内保持较高转矩,这一优势在爬坡及重载的工况下尤为明显。此外K6还引进高压共轨和分级燃烧室的应用,使最低燃油消耗率达到198g/KW.h,极大地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来自邯郸的郭军红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已经购买3辆格尔发载货车的资深“重卡人”,在谈起车辆的性能时郭军红说道:“这车用了一年多,车辆出勤率非常高,从来没有耽误过配送。另外,在与其他车同速前行下,格尔发油耗很低,百公里能省1-2个油。 ”
秉承“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的设计理念,拥有近50年造车经验的江淮格尔发重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以一流的商用车制造设备及工艺、先进的检测及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格尔发系列产品的卓越品质。
全面创新 专业赢得口碑
市场经济催生多元化卡车市场,各种卡车品牌良莠不齐。面对竞争激烈、运价走低的卡车市场,江淮格尔重卡发本着用户利益最大化原则,实力正言优越品质,以产品诚意赢得消费者青睐。
为带给消费者最好的用户体验,江淮格尔发重卡发时刻将“创新”放在重卡研发的首位,既汇集了优秀的动力总成资源,又在各项配置充分结合中国实际使用工况的情况下,美化外观,促进内饰更加人性化,并进一步降低整车自重,使车辆真正成为一款应对中、短途物流运输的利器。
技术创新固然重要,服务质量优化同样必不可少。针对重卡售后经常出现的4S店的服务价格偏贵、部分区域的配件供应不足,导致车辆维修时间过长、推脱“三包”责任等问题,江淮格尔发重卡格外重视并严厉杜绝,以“及时、迅速、至真、至诚”八字方针为原则,提出“4个24小时服务”承诺,结合各地经销商,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完善而贴心的售后,由此可见江淮格尔发重卡作为“2015用户最满意用车品牌”和“2016年度中国卡车用户最信赖载货车”实至名归。
此外,针对物流行业发展需求,江淮格尔发重卡还推出了包含系统架构、车辆管理、故障维修、运营信息、风险防控、增值信息等多功能的“卡嘉”车联网云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云服务等技术加强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为重卡的未来更添一份保证。
江淮格尔发重卡从宏观战略疏导到服务细节调试,无不体现出一个企业对社会对用户的精准把控与琢磨,而此三项大奖获得正是对江淮品质与服务的肯定与赞同。在迎接新的挑战的同时,江淮还不断推动自身产品升级,充分发挥其高质量、低油耗、优服务、新技术的特点,为国产主流中高端重卡行列注入新的活力。
4.
货运业转型升级发展甩挂运输应关注三方面
16-2-
3 来源:经济参考报
http://www.cvworld.cn/news/truck/road/160203/102655.html
甩挂运输是指牵引与载重分离,公路货运由牵引车与拖车两部分组成,牵引车可以拖带半挂车、全挂车,可以牵引换挂不同的拖车的一种运输方式。
北美、欧洲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是7%-9%,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是的16%-18%。北美、欧洲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构建了一套高效的甩挂运输体系。
高效甩挂运输支撑欧美物流业
欧美国内运输中,公路货运量占90%左右,公路运输效率是决定物流效率的关键。美国城市间90%的道路货运量由半挂车或汽车列车承担。在欧洲以牵引车拖带半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运输量占到运输总量的70%-80%。
而欧美之所以大量使用甩挂运输,根本原因是甩挂运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这主要表现在:
1、车辆在仓库装卸货物一般需要4个小时左右,甩挂运输车辆在仓库装卸货物时,牵引车可以与装卸挂车分离牵引其他挂车,不用排队和等待装卸,可以增加牵引车、司机的有效工作时间50%-70%以上,降低牵引车相关费用;
2、甩挂运输可以牵引重载和多辆挂车,减少了驾驶员数量,降低驾驶员相关费用;
3、甩挂运输牵引车可以牵引多样的挂车种类(箱式、罐式、平板、保温、冷藏挂车),增加牵引车牵引货物种类,提高牵引车使用效率;
4、甩挂运输的挂车,集装箱可以在公路、铁路、水路之间换装,便于多式联运发展;
5、箱式、罐式挂车、集装箱等可以用作临时仓库;
要实现甩挂运输的效率,必须构建一套高效的运输组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
1、城市内部货物运输与城市间运输的有效衔接。甩挂运输适合城市间物流中心、物流仓库、货运中心、大型企业仓库之间的批量运输。城市内部的小批量货物运输、配送等服务,适合小吨位的货运车辆。城市货运与城市间货运不同运输的换装、运输组织,需要建设专业化的物流中心、换装中心;构建有效衔接的运营规则体系。
2、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甩挂运输非常适合牵引不同种类的集装箱货物运输,大量的集装箱要在铁路、公路、水运之间转换(多式联运),构建专业化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换装中心,以及构建有效衔接的多式联运运营规则体系是发展甩挂运输的条件之一。
3、甩挂运输设备设施的标准化。甩挂运输体系需要制定甩挂运输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体系,包括标准化的牵引车、挂车、国内集装箱、短驳卡车、吊装起重设备、跨式装载机、物流中心仓库等。
我国发展甩挂运输需在三方面改进
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公路货运市场,但甩挂运输发展严重滞后,挂车仅30多万辆,牵引车和挂车的数量之比仅为1:1.14(美国1:3),挂车与牵引车比例低,甩挂运输比例低。
甩挂运输发展的滞后,不仅影响了货运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了我国公路货运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货运行业的普遍共识,发展甩挂运输应该成为我国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甩挂运输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京津冀地区物流一体化应当在物流园建设、土地规划等方面,按照发展甩挂运输的要求制定政策导向。
京津冀地区物流一体化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其中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的物流园区, 建设,货运组织模式,决定了京津冀地区物流一体化的基本框架。构建高效的甩挂运输组织管理和设备设施体系,应当成为京津冀地区物流一体化的主要方向。
2、通过建立协同共享的机制,对中小货运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甩挂运输体系。
我国物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全国平均每家物流公司拥有车辆1.8台车。各自为政的中小企业管理方法落后,运输的组织化水平、信息化程度低,服务质量没有保障,车辆跟踪、运输调度、客户服务等技术手段落后,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货源,无法实现甩挂运输的大规模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制约了甩挂运输的发展。
中小货运企业虽然管理方法落后,但他们的货车、网点、客户等资源已经形成了庞大网络。利用开放、合作、分享的理念,利用资源协同共享的资源整合技术,对现有中小货运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构建甩挂运输的资源、规则、网络、客户等体系,是在较短时间建设甩挂运输体系的有效方法。
3、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甩挂运输大车队。在互联网时代,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商业模式发展甩挂运输,其中“互联网甩挂运输大车队”是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大车队”不是自己组建车队,而是通过建设“甩挂运输互联网平台”,把现有众多有合作意愿的卡车公司、货运公司、个体司机等物流企业,把建设油气站、甩挂车、换挂站的社会资金组织起来,实现物流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实现多家物流企业在统一互联网平台下合作的体系。
5.
杰狮480重载版拖头——大件运输领域又一黑马
16-2-
3 来源:汽车市场网 卡车频道
http://truck.automarket.net.cn/file/syc/20162/31_0_0_11_97311_1.html
随着公路物流的不断发展,大件运输发展迅速,由于行业特殊,需经常运载庞然大物,这对车辆的可靠品质、承载能力和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近年来推向市场的大马力杰狮牵引车受到大件运输企业的亲睐,成为大件领域又一黑马,逐渐承担了原先由进口重卡承担的运输业务。
红岩杰狮480大马力重载版大件牵引车,是基于客户需求,借鉴意大利依维柯大件运输车辆技术,开发的全新高端大件运输牵引重卡,整车匹配优化,采用了同步欧洲的科索13升大马力发动机,国内最先进的法士特AMT,同时也可选配进口的ZF变速器,双级铸造红岩加强桥,除了可以为车辆提升通过性以外,还可以放大扭矩,为车辆提供充足的动能,相对传统半轴桥,承载性能也更佳。标配“杰时达”Gen-star车联网系统,具备十大功能智慧集合,确保驾驶全程无忧,使红岩重卡在大件运输领域进入一个全新高度。
6.
通推动中国新能源客车领先世界
16-2-
3 来源:中国客车网
http://bus.automarket.net.cn/file/syc/20162/30_27_0_97314_1.html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近乎“疯狂”的火爆。产销突破33万辆,累计推广近5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据统计年产过万辆的全球前1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
在如此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前,“超越”、“全球最系统最全面”等溢美之词的不断涌现显示出一部分人在成绩面前的沾沾自喜。
不过,政府主管部门、业界知名专家还是对形势保持着清醒的认识。1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直言,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创性不够,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电驱动和燃料电池等方面。我们的基础技术和原理性研发需要加强。对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非常坦率地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步并不晚,现在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方面仍然缺少重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对政府补贴政策过度依赖,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创新精神。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仍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拉动,成熟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整车共性技术开发能力还不强,整车品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出来了,但如何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占领世界汽车制高点,这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核心。
日前,宇通客车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万鑫铭对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评价是,突破了长期制约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发展的三大技术难题,有利于实现纯电动、插电式和混合动力三大类客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国家将代表中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奖项颁给宇通,无疑是传递一种积极的信号。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当口,企业在没有任何参照系可寻的新兴领域,坚持自主研发、大胆创新,掌握了关键技术,抢占了未来世界客车的制高点。国家把荣誉授予宇通,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发展树立标杆。
实际上,正是以宇通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企业的出现,中国客车才在世界新能源客车领域有了一个新高度。
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客车市场。2015年,中国新能源客车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销量达到了7万辆左右。在全球产量超过万辆的1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中,宇通的销量超过了2万辆。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指出:“宇通获奖项目中,整车的节能与控制、高压隔离电源变换、高密度电驱动控制等三项技术,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据了解,国际上的新能源客车多数是在做中度混合动力,而我国新能源客车已在深度混合的基础上加上了插电的模式。在纯电客车上,中国的优势更为明显,国外的纯电客车只是处于零星的试运行阶段,而我国新能源客车不仅已经到了正式运行阶段,而且已形成了替代传统公交车的趋势,去年新能源公交车已占整体公交车市场的一半以上”。
作为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王庆年教授的观点与王秉刚一致,他认为:“这三项技术是新能源客车必须具备的共性技术,其水平已具世界先进水平”他还说,“这三项技术的形成是宇通系统匹配、集成设计、集成控制的结果。有些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就是简单地拿来匹配。而宇通不同,宇通是从供应链入手,协同开发,从效率和响应特性统筹研发符合特殊需要的产品。所以,它的技术可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效率。12米纯电动客车,城市工况下,仅需0.63度电。美国、欧洲的新能源客车达不到这个水平。而这不仅是三项技术的突破,还有轻量化、电池集成管理技术的突破”。
对此王秉刚持赞同态度,王秉刚说:“基于系统的考虑,宇通的能耗管理做到了极至。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工作时间仅1/3左右,达到了丰田普锐斯的水平。12 米客车0.63度电/百公里,45%的节油率,目前还没有看到高于这一水平的报道”。
王秉刚还特别强调:“目前新能源客车的安全是个大问题 ,其安全与否事关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问题。宇通项目中开发的达到IP67防护等级的动力电池箱,解决了涉水安全和高寒区域适应性难题,这对客车安全确实有重大作用”。
事实也很显然,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的33万辆主要是政府补贴拉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了补贴,我国自主车企是否还能站稳自己的市场,答案也许可以这样回答——像宇通客车一样坚持科技创新,自主发展,达到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其实并不是那么难。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890期
下一篇: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892期
行业新闻
国内乘用车
进口及国外乘用车
后市场
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