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联合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安路勤)联合发布的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旨在定期监控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智能化发展进程,并通过历史数据比对,判断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6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5.6。其中智能座舱指数为38.2;智能驾驶指数为39.7;舱外智能指数为17.0。

通过对2025年1月起的乘用车智能化指数进行追溯计算,可以看到最近6个月来的乘用车智能化指数走势变化。

目前,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有三个分项指数,分别为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和舱外智能指数。
2025年6月智能座舱指数为38.2,较上月增长了1.6个单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趋势。

2025年6月智能驾驶指数39.7,较上月大幅提升3.2个单位,延续了此前的增长势头并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2025年6月舱外智能指数为17.0,较上个月小幅下降0.8个单位,此前的增长态势出现小幅回落。

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08.5万辆,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11.2万辆,同比增长29.8%,环比增长8.2%。
2025 年6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达到了35.6,较上月环比提升1.8 个单位,整体延续上涨趋势。其中,二级指数中的智能驾驶指数表现尤为突出,6 月单月提升3.2个单位。这一增长态势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以Model Y、问界 M8等为代表的高智能化等级全新车型销量快速增长,叠加比亚迪全系智驾功能的普及,多重积极因素共同推动乘用车智能化指数实现阶段性攀升。
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6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基于当前市场动态研判,7月乘用车市场有望延续6月增长态势,且智能化指数将持续保持稳步攀升的良好势头
说明: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用智能化指数衡量发展进程,我们将根据各指数的特点设定中期发展目标。当某个指数达到中期发展目标时,我们将提高此指数的衡量标准,不断完善智能化指数对于市场动态监测体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于“乘用车智能化指数”:
数据来源:以乘联分会每月发布的《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月报表 (零售表)》为销量数据来源,结合安路勤智车研栈智能装备监测数据,每月通过全国各主要城市各品牌4S店抽样调查的各车型数据拟合而成。
指数构成:乘用车智能化指数由1个一级指数和3个二级指数组成,未来将继续衍生至更深入的三级指数。一级指数为乘用车智能化指数,反映国产乘用车市场当月符合智能化指标的车型市场表现。二级指数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舱外智能指数分别反映国产乘用车市场当月符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舱外智能标准的车型市场表现。
计算方法: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智能座舱指数*权重系数+智能驾驶指数*权重系数+舱外智能指数*权重系数
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和舱外智能指数分别为符合对应二级指标中任何一项条件的所有车型销量在乘用车总体市场中所占份额(去除百分号符号后),在二级指数计算中,如有车型符二级指标中超过一项条件,则无论符合多少项条件也只计算一次。
权重系数说明: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作为智能汽车发展的两大核心领域,对行业影响深远;而舱外智能交互作为新兴领域,也正快速发展。三者对行业的影响各有侧重,其重要性会因技术成熟度、用户需求及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具体选择如下:
1、智能座舱:在短期内,智能座舱的影响更为直接
智能座舱直接关乎用户日常的驾乘体验,像语音交互、车载娱乐、多屏联动、座椅舒适性这类功能,用户每次用车时都能直观感受到。这种高频次的接触,让它成为车企迅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能够直接左右用户的购车决策。
系数:47.5%(可依据技术路线的发展进行调整)
2、智能驾驶:从长远来看,智能驾驶的影响更具颠覆性
智能驾驶将彻底重塑汽车的属性,把汽车从 “驾驶工具” 转变为 “移动空间”。届时,用户能够在车内解放双手,全新的出行场景将由此催生,甚至还会引发城市交通体系的变革。未来,智能驾驶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价值所在,决定着行业最终的发展形态。
系数:37.5%(可依据技术路线的发展进行调整)
3、舱外智能:这是智能汽车技术发展中的新兴领域
舱外智能借助车外传感器、显示设备、通信技术等,实现车辆与行人、其他车辆、道路基础设施(V2X)以及周边环境的智能交互。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行车安全、优化交通效率,同时增强用户体验。
系数:15.0%(可依据技术路线的发展进行调整)
*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