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停车位,特别是大城市住宅小区的车位标准设定、车位购买及价格趋势等问题。
说说停车位宽度2.4米的来龙去脉
过去一个普通的室内小型车车位,法定标准是6.0*2.5m,后来逐步缩减为5.5*2.5m,甚至5.3*2.5m,从历次的调整中不难看到只是调缩了车位长度,而宽度始终保持在2.5米。但近年来,随着大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车辆保有量的提高,老小区停车位捉襟见肘、一位难求的现象比比皆是。
根据2021年最新停车位设定的规范,为满足乘用车外形1.8m*4.8m的标准尺寸,车位又做了进一步压缩,现在标准低限车位尺寸是5.2*2.4米,因为车与车之间可以开门的最低距离是0.6米,按车宽1.8米,加0.6米车间距,就是2.4米了,这还必须是那种停车不偏不倚的具有高超技艺的老司机才能做到的,其停车难度不言而喻,稍不留神就会产生邻车碰漆的矛盾,影响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从车位宽度来看,近年来上海市新楼盘的地下车位,出现了宽度小于2.4米的车位,往往利用侧面柱子空隙开门的车位已是令人羡慕的好位置了。从车位长度上来看,最新的停车位长度减少到5.2米,近年来汽车消费流行SUV,一般SUV车型总长短于轿车,所以这次停车位长度的缩短才不至于引起太大的矛盾。据上海上牌数统计,2021年1-10月新车中SUV占48.6%,而轿车仅占44.9%,SUV的占比优势会继续扩大。2021年上海千人乘用车保有量已达168辆,近50%的家庭已经拥有车辆,普及率会继续提升,这样由于后一半的家庭追求拥车,还有部分有车家庭追求复数保有,从趋势看,消费更趋理性,再购家庭会因车位限定而更注意车辆外形尺寸。
买车位只为增加生活的便利性
买车位其实就是为解决生活的便利性,特别是寒暑或风雨,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只希望进入地库后,不经室外的寒暑风雨直接电梯上楼。如果不购买停车位,到别的地方停车,再回到家中想必也要花不少时间。因此在购房过程中,除了考察房子的面积、朝向、通风和居住环境之外,车位比、价位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车位比是指小区“总户数”与“车位总数”之间的比例)。
仅从上海近十年的房市涨跌起伏走势来看,繁华地段车位是永远不受市场影响的好投资;不管附近小区的车位价格有多低,与你都没有关系,因为隔壁小区也不会把车位不动产卖给小区以外的业主。小区车位价格,永远只与自身小区的车位配比相关,配比低的且人口密度高,价格就涨得快。如据网上报道,早年上海某繁华地段的高端小区一共有1796户,但是车位只有444个,相当于车位比只有1:0.24,车位严重不足,现在该小区的车位一挂牌就被高价秒抢,价格甚至达到了150万,如果按一个车位加公摊面积合计平均为30平的话,则每平米车位价格已是5万元了。
住建部推行的住宅性能认定标准中规定:3A类住宅住户与停车位的比例要达到1:1;2A类住宅要达到1:0.8;1A类住宅要达到1:0.6。如果所住地段繁华且人口密度高的,建议购买车位,会提高用车生活质量。
再说说地段与车位比
最近流传着上海版图里的内中外环线的小区车位价格一览图,可以作为对上海各环线附近车位平均价格的了解。据悉上海内环以内区域的平均价在60万以上,中内环间平均在50万元左右,中外环间平均在30万元左右,外环以外普遍在10万至30万之间。
一般来说,影响车位的价格有两个因素,一是与房价是成正相关关系,即房价越贵,车位也就越贵;二是与车位比成负相关关系,即车位比越高,车位价越低,这在上海各个环线都一样,如同样是中环内,车位配比越高,车位价格就越低,外环内也是如此。
上海新能源车高增长带动车位的硬性需求
从去年以来,上海新能源车每月的注册量在步步走高,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已超过18万辆,即每10辆新车中,有4辆是新能源乘用车,其渗透率是北京或广州的两倍。每注册一辆新能源车,都需要一个充电桩配备,这也推动了对车位的硬性需求,许多人不得不从租赁、临停车位变成了购置固定车位。对于上海人来说,购买新能源车拥有免费牌照,这一点吸引不少购车族,从而也带动了固定车位的销售,现在在上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未来对车位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据说有关部门做过统计,全上海的停车位缺口达到85万个,而且这个缺口还在每日扩大。
来源:逸诚 乘联会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