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概 要
1、我国商用车出口“进中求变”更重要
2、外资打破市场平衡 重卡业格局或将重组
3、新热潮 国内重卡业需谨慎对待合资冲动
4、2012年五洲龙或将推出首款新能源校车
5、“技术大战”促我国客车业快速发展
6、油价再次上调 高端柴油动力皮卡成焦点
7、2012中国皮卡前景预测 限行依旧是门槛
8、破解“紧箍咒” 皮卡将成我国主流车型
1.我国商用车出口“进中求变”更重要
求稳还是求进,对于2012年的中国汽车出口来说是一个两难问题。
同比增长49.45%,对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60.79%,过去的2011年,在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低迷态势时,汽车出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发力国际市场,加速国外扩张,成为这一年很多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的求生之道、破局之解。很显然,2011年,汽车出口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低迷后,向前迈了一大步。
如今,汽车企业对出口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合资车企也开始争赶出口潮流。可以想见,2012年,国际汽车市场仍将是很多车企的战略突破口,中国汽车的国际探索正在加速。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由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愈发凸显,当前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主要产油地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定,地缘政治变化导致油价、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形势可能加剧,对汽车市场需求或将带来抑制作用。同时,人民币升值、中外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使汽车出口难度加大,利润进一步降低。
从自身情况看,尽管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已多年,但低质、低价,重数量、轻质量的老问题依旧没有改变。尤其是在国内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大有一哄而上、随波逐流之势。一时间,仿佛不出口就落伍了。寥寥几辆、几十辆的年出口量能带来什么?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恐怕除了销量数字的略微提高外,别无其他。倘若售后服务难以保证,就会留下后患。事实上,对于多数汽车企业来说,出口利润率低的问题如同魔咒,困扰他们多时。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微薄的出口利润更是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变,只能求变。
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行动。除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终端销售价格外,他们将目光转向出口模式的转变,即从产品输出逐渐向在国外建厂、实行产销一体的模式转变。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我国车企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和贸易壁垒,且随着人民币升值,其降低成本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加快建设国外生产基地,扎根当地市场,在2011年显现得尤为明显并掀起一场建厂“运动”。但这其中,不乏盲目跟风、未经详细调研、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和眼前利益者。可喜的是,一些企业在数年前开工建设的国外基地,即将“开花结果”。
挑战与机遇都显而易见。2012年,仍可能是我国汽车出口突飞猛进的一年。由此,当求稳比求进更难得时,“进中求变”成了当务之急。
政策风向标已经很清晰。未来一段时间,规范出口企业资质、提高出口门槛、优化出口结构、强化网络建设、改善服务质量……都将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继续前进的助推器,更是“进中求变”的“指南针”
2.外资打破市场平衡 重卡业格局或将重组
对于世界著名商用车制造商曼集团来说,“世界上最不能忽视的两个市场是中国和巴西”。2011年,曼集团在巴西销售5.08万辆卡车和1.11万辆客车,较上年累计增长18%。在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重汽全年产销量为8.60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62%和7.97%。
曼集团2010年共销售6.56万辆重卡和客车,取得销售收入146.75亿欧元,较2009年的120.26亿欧元增长22.03%,净利润7.13亿欧元。其中在巴西市场实现销售收入31亿欧元,占比集团收入的接近20%。2011年巴西市场销量增长,对集团的利润贡献还将会增加。目前,曼集团占据巴西商用车市场大约30%,客车市场32%的份额。
2011年大众汽车收购曼公司,我国商务部由起初的担心形成商用车垄断到最终表示同意放行,大众汽车和曼公司对我国商用车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曼集团希望与中国重汽在商用车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一直保持并深化。
目前,曼集团持有中国重汽的25%股本加1股的股权,投资额累计达5.6亿欧元。在具体合作方式上,曼集团授予中国重汽卡车和发动机的生产技术许可,通过与重汽的合作拓展中国市场。去年我国重卡行业发展出现较大下滑,中国重汽业绩并不令人满意,全年产销量仅为8.60万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62%和7.97%。
大众汽车较早进入我国,依托合资企业在乘用车领域已形成较大优势。在强势收购曼公司后,大众商用车规模将占据欧洲商用车市场27%的份额,从而超越德国戴姆勒公司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商用车制造商。收购行动迅速弥补了大众公司的业务短板,拓展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版图。
我国重卡市场此前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是自2011年以来,平静的重卡领域不时掀起波澜。先是福田汽车与德国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福田全新一代欧曼重卡以及柴油发动机,继而东风公司与沃尔沃将于2012年成立股比为55:45的合资公司,导入VOLVO集团旗下商用车品牌。
11月初,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生产的首辆重卡在福建正式下线。大众汽车控股曼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与多年积累的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不会对我国重卡市场的巨大潜力视而不见,不会放任竞争对手的坐大而无动于衷。
2012年为“十二?五”第一年,外资对于我国汽车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战火由乘用车领域延烧到商用车领域,可以预见,原有的市场格局和秩序将会被重组,新的市场平衡将会被重新建立
3.新热潮 国内重卡业需谨慎对待合资冲动
我国一家商用车企业与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合资生产中、重型卡车及发动机的项目,最近获商务部批准,合资公司将于近期挂牌。这是近年来国内重卡企业投入新一轮对外合资合作潮中的又一新案例。在国内主流重卡企业中,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上汽依维柯红岩、江淮汽车、北汽福田已先后与日本日产、德国曼及依维柯、美国纳威司达和德国戴姆勒建立合资合作关系。近两年,国内企业与跨国商用车企业牵手,大有风起云涌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老重卡企业立足国内市场,针对自身不足,持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均获得长足进步。尤其经过市场经济的锤炼,自主品牌卡车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国内卡车市场的主导力量。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最需要的无非是引进资金和技术,特别是资金。然而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对资金的需求已经排在技术之后。随着国内中重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卡车企业生产能力和产销量成倍增长,绝大多数重卡企业的资金状况得到明显改观。换句话说,企业已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捉襟见肘,资金对企业来说已不是最紧迫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最需要的是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技术。
然而,新一轮对外合资合作,能给我国企业带来新技术吗?笔者认为不一定。在有些重卡合资企业中,外方谋取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中方所需的技术、海外营销渠道等,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样的合资很像我国众多乘用车企业的对外合资,中方得不到需要的核心技术,成为洋品牌在华拓展市场的组装基地。这样的合资企业,存在价值有限,意义不大。
当然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一些重卡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已在对外合资合作过程中牢牢掌握自主发展的主导权,不仅得到了国外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而且得到了技术研发过程的相关数据。既知道拿到手的技术是什么,也知道通过什么路径采用什么方法研发出新技术。中方企业通过转让一部分股份,或共享部分国内市场,给予外方相应利益,使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共赢。这样的合资合作对自主品牌企业发展有利,值得期待。
合资大多有利有弊,关键是企业要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能否通过合资实现。如果只是为合资而合资,无法引进核心技术,反而带来对中方的约束、限制,甚至中方话语权旁落,最终丧失自主发展主导权,陷入引进-不消化吸收-新一轮引进的泥沼,这样的合资应该坚决丢弃。
4.2012年五洲龙或将推出首款新能源校车
生产线轨道已铺装完毕,工人们正紧张地安装开卷校平、蒙皮拉伸等设备……11月15日下午,走进位于沈北新区道义先导区的沈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看到一期工程的10万平方米厂房已有8万多平方米完工。“目前,公司正进行设备安装,年内由沈阳自己生产的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将正式下线,并将于明年投入沈阳公交运营。”沈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忠发介绍,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投资11亿元,年生产能力可达1万辆,到2013年二期工程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万辆。
基础 已建成3个充电站: 进入11月,天气虽寒,但周忠发却忙得脚打后脑勺——一面指挥设备安装,一面忙于协调厂房建设收尾工作。“沈阳将新建30个油电混合动力车充电站,每个充电站可停20辆客车,总投入过亿元。目前沈阳市已投入千余万元在沈北新区、大东区、于洪区建成3个充电站,由沈阳供电公司投资的30个充电站明年全部亮相。”周忠发说,沈阳供电公司还将对现有停车场站进行改造,新添充电装置。“目前,油电混合动力车有换电池和插电两种充电模式,但普遍采用的还是运营体系已经成熟的插电模式。而且公交车一般在晚上电价波谷期充电,既不影响白天运营,还可节省用电费用。”
供电 专用钛锰聚合物锂电池: 在北方的严寒天气里,油电混合动力车使用啥电池充电?早在2009年下半年,深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成立了广东五洲龙电源科技公司,全面介入车载动力电池研发。目前,第一条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钛锰聚合物锂电池生产线和实验室已经建成投产。“这种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反复充电次数高和一致性高等特点,非常适合装在汽车上作为动力电池使用。”周忠发说,使用这种电池2至3个小时电池就能充满,如果着急,可以采用快充模式,只需一个半小时,电池充满电能后汽车可跑380公里。
优势 尾气排放降低83%: 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的优点还真不少:虽然外观和普通公交车没啥差别,但它启动更平稳,噪音小,加之车辆采用无级变速,全电脑控制,倒车时有后视传像雷达,驾驶十分方便;汽车起步、爬坡时,耗油及排气量最大,此时采用电动能源,没有尾气污染;当稳步行驶到时速20公里时,再自动切换成油电混合能源。如果按照每天300公里、每月26天、每年12个月计算,年可节省资金7.3万元,节省柴油11655升,比燃油客车节能29.64%,尾气排放降低83%。
应用 40辆新能源公交车年内运营: 记者了解到,今年,沈阳将示范运营40辆五洲龙新能源客车(深圳产),明年将有240辆上线,其中包括200辆“沈阳造”新能源客车。40辆示范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车将在三条线路上亮相:辉山街道到五爱街的179路、于洪区东北汽配城到北站的209路、大北门到长白二街的222路。
前景 沈阳将造纯电动公交车: “沈阳在2012年底前试推电动汽车!”沈阳市发改委能源处新能源汽车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沈阳市去年被国家确定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目前,市科技局已组织沈阳客运集团等单位研究实施方案。
周忠发介绍说,在生产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同时,沈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将在明年投产纯电动公交车。在2013年的十二届全运会期间,将有千余辆“沈阳造”新能源汽车载着八方宾客奔向各个场馆和全运村,其中就会有上百台“沈阳造”纯电动公交车的身影。该公司也在进行市场调研,研发校车产品,力争在2012年推出首款新能源校车.
5.“技术大战”促我国客车业快速发展
2012年1月,北京公交集团与福田汽车签下大订单,购买1029辆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此次订购是由北京市政府牵头,产品涉及12米、13.7米、18米等公交车型,且均需满足国Ⅴ排放标准。这是国内首批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2011年年底,科技部以国科发计〔2011〕420号文件下达2011年度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安凯公司自主开发的HFF6110GS-1豪华双层客车被批准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编号是2011TJC30017。这款车是我国客车出口明星产品,该车上层为敞篷式车厢,为乘客提供全景的360°视野,该车配备的多国语音同步系统能同步翻译多国语言。2012年,英国伦敦将迎来首批安凯双层敞篷观光客车,成为中国客车出口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从这两个最近发生的事例中不难看出,近两年来,我国客车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受多项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取消和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客车行业内部也面临着质量趋同、价格竞争激烈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客车企业开始拼内功、比升级,试图在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打通一条突围之路。
2010年,客车行业第一套为客运企业提供的智能管理系统——海格G-BOS智慧运营系统诞生并上市,苏州金龙成为第一家为客运企业提供智能管理方案的客车企业。谁也没有想到,G-BOS智慧运营系统推动客运行业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摒弃传统模式的管理升级活动,“智慧客车”以及其带来的车联网概念,同时引领了客车界的一场技术升级风暴。
2011年,有越来越多的客车企业加入到“智慧客车”和车联网大战中。4月,青年汽车发布了“行车宝”智慧运营系统;5月,宇通客车联手中国移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共同发布了“安节通”智能运营系统;10月,中通客车的“中联智通”运营管理系统正式上市。除此之外,金旅的“慧多星”、桂林大宇的“E-管家”、少林客车的“EMS”、亚星客车的“星·云”、扬子江客车的“车联网”、大金龙客车的智能化系统等也相继上市。中国重汽豪沃客车、安凯、上海申龙客车等企业也将推出让客车更“聪明”的新技术。
除了智能管理系统之外,客车企业还在售前、售后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客户。比如,众多企业开展了名号不同的巡展。2005年,宇通开展了“耐用是金”巡展活动,2006年,江淮客车开展了“节油万里行”活动,2007年大金龙启动“发现之旅”活动,2009年,中通客车开展“360度科技节能神州行”。到了2010年,此类巡展活动从一两家企业的单独活动发展到全行业的共同活动,成为客车业的一道风景线。除持续多年的宇通客车的节油大赛、苏州金龙的“安全大讲堂”、安凯的“安全之道”等巡展活动外,还有黄海客车的“品行天下”巡展、青年客车的“超越之旅”、一汽客车的“为你而行”、福田欧V新能源客车“的共享、创新、科技”全国巡展等活动。这些活动各有特色,但都旨在更贴近客户,集中、有效地对全国市场进行耕耘。
暗较技术升级 : “全承载”技术在提高客车安全性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此外还具有结构受力均匀、材料利用率高、有利于轻量化等优点,各客车企业对“全承载”车身的研发热情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发布《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规定高三级客车必须采用车身承载式结构;公安部在《GB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卧铺客车及车长大于11米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不允许乘客站立的公共汽车和专用校车,其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等规定后,客车企业在“全承载”车身技术研发上更舍得下功夫了。目前,除了一直主推“全承载”车身的安凯、青年客车之外,宇通、厦门金龙、厦门金旅、苏州金龙、黄海、中通等客车企业都开发出了自己的“全承载”车型。
阴极电泳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车身涂装工艺,在车身防腐和环保方面有明显优势,随着客户对客车防腐、耐久性等需求的不断提高,整车阴极电泳已经成为许多客户选车的第一要求。2008年5月,厦门金旅整车阴极电泳线投入生产,是客车行业较早采用整车阴极电泳的企业。2011年,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投资近2亿元建成整车阴极电泳线;宇通客车也在其大客车阴极电泳线投产后,结合宇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立了客车行业首个世界顶级水准的“Y.E.S”(YutongElectrocoatingStandard)电泳标准。厦门金龙投资超过1亿元的整车阴极电泳生产线也即将投入建设。
内积新能源客车实力: 2011年7月28日,宇通客车投资24.35亿元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开工建设,标志着宇通开始全力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迈进。同一年,中通客车新能源及节能型客车基地落户聊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额达到11.38亿元。新基地建成后,中通将达到年产1万辆新能源客车和2万辆节能型客车的生产能力。除此之外,安凯客车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也于2011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安凯共募集近5亿元资金,用于其新能源汽车及关键动力总成制造、研发一体化项目。预计整个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6000辆新能源客车和1.2万套新能源客车关键动力总成的生产能力。预计在未来3年中,各主流客车企业都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演“近身肉搏”。
外争国际市场开发 : 2011年,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在国内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对于客车企业已显吃力,深耕海外市场成为很多客车企业的现实选择。2011年上半年,中通客车出口929辆,同比增长155%。海格客车前7个月就向中东市场出口800多辆客车。厦门金旅在新加坡市场表现出色,前7个月,金旅高端大中型客车在新加坡注册102辆,在该细分市场保持第一。2011年9月,大金龙向欧盟成员马耳他出口174辆新型公交车,合同金额超过1500万欧元。这是该公司自2005年进入欧盟市场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订单,也是迄今中国客车向欧盟国家单一批次出口金额最大的一笔订单。同年8月15日,安凯客车出口沙特的第一批800辆校车装船启运,根据安凯与沙特哈菲尔运输公司签署的《校车销售协议》,安凯需在一年时间内向沙特供应3000辆校车,合同总金额1.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亿元),成为中国校车出口第一大单,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客车向沙特地区出口的最大订单。
不管是客车企业在哪方面竞争,其竞争的不外乎适应市场、增加“车辆”功能、吸引终端客户、提高服务水平等多种能力,而这些竞争的势头从2011年经济环境恶化时显现出来,延伸到2012年,成为中国客车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油价再次上调 高端柴油动力皮卡成焦点
消停了一阵子中国油价,再次“折腾”:发改委宣布,中国的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即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而无论发改委给出何种解释,都无法改变高油价的事实,自然也引来多方议论,同时再一次将汽车油耗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处。
专家分析指出:“高油价时代的来临,新能源汽车和柴油动力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而由于目前尚处于空中楼阁状态的新能源车短时间内还无法迅速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柴油动力就成了高油价时代汽车行业的“救命稻草”,而在国内,柴油动力应用最广泛莫属于皮卡行业。
提起柴油皮卡,不得不说的就是皮卡行业领导者——长城汽车风骏皮卡,其搭载的“德国高压共轨”电喷柴油发动机2.8TC,被业界誉为“智能节油王”,是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一款高端柴油动力。在央视举办“全国城市汽车节油极限挑战赛”中,风骏2.8TC车型就曾创下百公里2.56升的行业最低油耗,树立了行业节油标杆。那究竟风骏柴油皮卡如何实现高效的节油性能?
● 先进的动力技术: 风骏皮卡搭载“德国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关键部件如ECU、电子油门、高压油泵、GSK型预热塞等均为德国博世(掌握着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和清洁柴油技术)原装进口,大品牌工艺保障。同时,先进的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喷油压力高达145帕,雾化效果更好,燃烧效率更高。与传统增压柴油机相比,燃烧效率提高8%,油耗降低10%以上,排放降低了25%,在保证低油耗的同时,降低排放、噪声,环保性、驾驶性能都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德国博世电子油门,能通过电脑ECU精准控制节气阀、开合度以及燃油量,喷油时间和喷油量控制精确,每一滴油都能发挥最大效能,实现了针对整车动力的自动控制,更省油、更平顺,不易熄火,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 领先的整车调校经验: 皮卡是长城汽车的起家车型,从第一辆长城皮卡下线到高端车型风骏皮卡,长城汽车拥有业界领先的整车调校经验。除此之外,先进的NVH降噪实验室、世界领先的高精度冲压机以及瑞士著名ABB公司所承接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等大品牌工艺,使风骏的发动机和整车匹配达到了完美统一,最大限度减少传动损失,确保风骏在同类车型中油耗最低。
● 良好的整车性能:路况是影响油耗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风骏皮卡的构造在路况的适应能力上恰恰独具优势。风骏皮卡采用“宽车架,大轮距,低重心”的梯形车架设计,高速过弯侧倾小,行驶过程中平稳顺滑,操控性能好;而且其采用的轿车化螺旋弹簧独立悬架,有效衰减震动能量,配合着同类皮卡中独有齿轮齿条式液压助力转向,连续弯道转向精准,路感强,在多变的地形下保证了低油耗。
目前,以风骏皮卡为代表柴油皮卡车型已逐渐成为皮卡市场的主流,2011年,在风骏皮卡以12.17万辆获14连冠的同时,风骏柴油皮卡还以“总销量的60%,约7.3万辆”的业绩斩获了“中国柴油皮卡王”的桂冠,其独具的节油、耐用以及舒适优势成为皮卡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因素。
高油价在短时间内仍将持续,而随着人们节油和环保理念的增强,消费者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打造节油环保车型,尤其是提高柴油动力技术将是汽车厂家一个长期课题。
7.2012中国皮卡前景预测 限行依旧是门槛
2011年,相比乘用车市场的整体疲软,以“4%小幅增长率、39万辆销量”完美谢幕的中国皮卡行业,给了众多皮卡厂商很多期待。而长城汽车风骏皮卡强势地以“18%的增长率,12.17万辆销量”的优异成绩,令许多没有皮卡业务的汽车制造厂商也开始关注这个在中国貌似非常边缘的车型市场。
“我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你从未关注过我”。用这句话来形容皮卡车型在中国的境地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从实用性角度来说:皮实耐用拉货多,跟其他载货车型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与面包车相比,皮卡车身更合理,底盘更扎实,载货更多,高速更平稳;与轻卡相比,皮卡的舒适性更强,实用性更高,速度也更快;与一些载货型SUV相比,皮卡敞开式的车斗似乎有着更实际的意义。从审美角度来说:日趋拉风的皮卡比SUV更有国际范儿,也一再被人称为“后SUV时代”的先驱车型。
● 皮卡多功能性渐被认可: 在国内,皮卡消费还主要停留在生产资料层面。随着物流业、众多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工具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作为工具车的皮卡车型,自然也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关注,人们对皮卡的认知也日趋理性。很多皮卡用户在对比众多工具车后表示:“皮卡是商用车中的贵族,开着有面子,不仅实用,而且舒适。底盘像越野车,舒适性像轿车。”的确,有着良好底盘基因的皮卡车,配以高科技的轿车化装配和稳定的高速性能,令皮卡在商用车中成为了不可忽略的高贵之选。
另外,作为生活资料,皮卡业日益显现出自己的潜在实力。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车的购买已经成为购车趋势。调查显示,中国人不是需要很多具有各种功能的车,而是需要集操控、驾乘、载货、高通过性等于一体一辆体面的多功能车。而SUV的载货性能有限,MPV的底盘过低,面包车又不能体现身份感……因此,一辆全能的皮卡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因此,无论是商用还是家用,皮卡的多功能性都将成为其市场关注度提升的重要特征。
● “限行”依旧是门槛: 在国内,皮卡在很多城市都是限行的,不是不允许进城,就是需要在特定时段进城,享受着低于乘用车的不平等待遇。皮卡受排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城市美观,不少城市管理者认为皮卡敞开式的货箱不雅观,有可能散落物品或污染环境;其次是排放不利于环保,早期的皮卡用的是低端柴油发动机,噪音大、污染重;最后是分类问题,在汽车产品目录中,皮卡上的是货车目录,在国家各项统计中,皮卡都被归为轻型货车行列。
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前两点原因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拉风的皮卡日趋成为时尚座驾的代表,实用的后车盖设计也令城市管理者污染环境的担心化为乌有,德国高压共轨高端柴油技术的使用,则彻底解决了人们关心的环保问题。比如长城风骏柴油皮卡就打破了中国柴油皮卡的环保瓶颈,满足欧Ⅴ标准,出口到了管理严格的欧盟市场意大利。
现在影响皮卡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汽车产品目录”。只要将皮卡归入乘用车,享受与乘用车相对等的政策,皮卡市场必将成为中国汽车继SUV之后的又一异军突起的市场。我想,这也是众多汽车企业对皮卡仍在“观望”的主要原因。一旦解禁,可想而知皮卡市场会有多繁荣。
● 进口皮卡大行其道
近年来,出现在大城市的一些车身高大、外形威猛、个性张扬的大排量全尺寸进口皮卡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眼球,最有名的要数福特的猛禽F150、丰田的坦途、道奇的大公羊SRT-10和雪佛兰的Silverado了。6.0升左右的排量,6-10缸的发动机,配以肌肉线条的车身和轰鸣的排气筒声音,给人以全方位的试听级感受。与国内销售的皮卡不同,这些进口车完全不必理会“限行”的政策,以“进口车”身份堂而皇之地驰骋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尽管进口皮卡的价位和油耗等因素,将众多皮卡爱好者拒之门外。但由此而带来的皮卡文化,对国内皮卡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皮卡的龙头企业长城汽车就曾经举办过一次皮卡文化节,并推出了中国的首款高端皮卡——风骏CL。为了符合国内消费者对皮卡“省油”方面的要求,风骏CL的两款动力均为2.0升,其中汽油2.0T动力甚至能达到3.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
相信在2012年,进口大排量皮卡也就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一朵奇葩继续绽放,也将作为“后SUV时代”的典型汽车奢侈品被更多富裕阶层消费。
● 媒体关注度提升: 作为边缘车型,皮卡自然是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一类。但随着国外皮卡的冲击,国内一些行业意见领袖也开始转而关注这个小众市场。从2011年底开始,众多汽车类媒体就加紧了皮卡相关内容的采编。从《中国汽车报》旗下的中国皮卡官方网站成立,到汽车类媒体纷纷开辟皮卡频道,再到相关流通协会争相召开皮卡行业论坛……皮卡收获了更多外界的关注。
关注就是力量。媒体会给政策提供一定的舆论导向和前沿资讯,也许皮卡限行的解禁只是时间问题。而另一方面,随着媒体关注度的提升,势必将中国的皮卡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皮卡市场的蛋糕也会越做越大。那时,获益的将是全体皮卡制造厂商。因此,对于这些厂家来说,耐得住寂寞比只注重眼前利益要重要得多。
展望2012年,众多皮卡厂家加快了产品升级及技术创新:据悉,长城风骏将在行业内率先全系标配ABS,全面引导皮卡安全;江淮也推出了其全尺寸大皮卡4R3,加大在皮卡上的投入力度;而福田则将继续推广其去年刚刚发布的拓陆者皮卡品牌……加上吉利、奇瑞等没有皮卡业务的汽车品牌也纷纷在车展上展示其皮卡产品,表明了皮卡市场越来越受汽车厂商的关注。2012年,对于皮卡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样的环境下,让我们拭目以待
8.破解“紧箍咒” 皮卡将成我国主流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