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740期
发布时间:2015-06-15 16:23:54    浏览量:1450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1. 年底推出国Ⅴ铂骏重卡 力帆时骏与潍柴缔结战略联盟 4. FCA即将与三菱达成合作 联合推出皮卡
2. 前五月牵引车格局生变 重汽大幅蚕食一汽份额 5. 尿素销售渠道不健全 市场急需加大整治
3. 能源变革促产品升级 陕汽双燃料产品推广 6. 上汽大通持续推进多线战略

新闻详情

 
1. 年底推出国Ⅴ铂骏重卡 力帆时骏与潍柴缔结战略联盟15-06-15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www.cvworld.cn/news/sycnews/etpse/150615/90210.html
       6月13日下午,在昆明的第三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现场, 力帆时骏集团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力帆时骏未来将在国内中高端重卡领域大展拳脚。

      “目前,中重卡及轻卡市场已进入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在这种情势下,发动机制造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不再是简单的配套关系,合作与联盟已经成为实现双方共赢的有效途径。”力帆时骏集团总裁马李斌在签约现场表示,此次合作,双方确定在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四个板块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此次两家企业的签约,是力帆时骏集团计划重新梳理旗下品牌结构后的重要一步。今后,力帆将在商用车领域只保留低端产品的“时骏”和高端产品的“PROJEN(铂骏)”两大品牌,力促力帆时骏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升级转型。今后,力帆时骏集团除了将优先获得潍柴动力最先进的产品及技术外,还将在对标车型性能数据采集、共同搭建研发基础平台(研究院)等方面开展研发合作,双方还将在国内、国外两块市场同心协力,共同开发。根据协议内容,在时骏集团轻、中、重型卡车产品上,包括WP3、WP4、WP6、WP7、WP10、WP12和WP13等在内的潍柴动力优势发动机系列产品,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据悉,潍柴动力将为PROJEN(铂骏)高端品牌两款轻、重卡分别提供3L的WP3Q116E50和12L的WP12.430E50发动机。这两款型号发动机,也是目前潍柴动力领先的国Ⅴ动力产品。

      届时,铂骏.翼骏轻卡产品将形成“潍柴WP3Q116E5发动机+5T40变速箱+青特5.571速比后桥”的动力组合,更加符合城市货运需求;而集合法士特AMT(F-SHIFT)变速箱、汉德鼓式13T后桥的铂骏.天际重卡,在430马力潍柴机器的助力下,也将成为符合未来高速物流市场需求的有力竞争者。

      据介绍,力帆时骏集团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专业载货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是产品生产资质最全:集轻、中、重型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低速汽车全系列汽车生产资质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研发和服务的大型汽车企业。
 

2. 前五月牵引车格局生变 重汽大幅蚕食一汽份额 15-06-15        来源:中国卡车网
http://www.chinatruck.org/news/201402/33_46171.html
      伴随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复苏,重卡市场格局发生变化。2013年,北汽福田、陕汽集团从第二阵营跻身年销10万辆的第一阵营,而第一阵营和原第三阵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重卡市场止跌并大幅回升。2013年,中国重卡销量为77.4万辆,同比增长21.7%,与2012年同期大跌11.3%升截然相反。

  10万辆成为衡量是否进入重卡第一阵营的标准。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重卡前五名分别为东风商用车、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北汽福田、陕汽集团,年销量均超过10万辆。其中,东风商用车重卡年销量为16.6万辆,同比增长26.7%,蝉联行业第一名;一汽解放年销量为13.1万辆,同比增长23.9%,位居第二;中国重汽年销量为12.1万辆、同比增长10.9%,位居第三名;北汽福田重卡年销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32.1%,位居第四名,陕汽集团年销售重卡10.2万辆,同比增长21%,位居第五名。

  数据显示,除东风商用车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外,第一阵营中第二名与第四名距缩小。其中位居第二的一汽解放仅比排名第三的重汽集团销量多约1万辆;排名第四的北汽福田仅比排名第三的重汽集团少5300余辆。位居第五名的陕汽集团则暂时与第四名的北汽福田保持较大差距,约1.4万辆。由此可见,未来第二名、第三名的争夺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如果仅从增长形势判断,业内更看好北汽福田。在第一阵营中,北汽福田2013年增长速度最高(达32.1%),远远高于排名第三位、增长幅度仅10.9%的中国重汽。事实上,中国重汽已因增长率较低拱手让出第二名之位。2012年,中国重汽排名第二名、一汽解放排名第三名。但2013年因一汽解放表现远远优于重汽集团,故一汽解放夺回亚军宝座。

  伴随着北汽福田、陕汽集团晋身第一阵营,原第二阵营已经消失,故原第三阵营自动提升至第二阵营。2013年,第三阵营与第一阵营的差距拉大,第三阵营最高年销量仅为3.3万辆。

  位居第二阵营的五家重卡品牌表现分化。其中上汽红岩、华菱汽车表现优异,分别以64.7%、52.9%的高增长速度领跑;但北奔则表现不济,因为同比下滑25.2%而从2012年的排名第七滑落至第九名。北奔成为前十家重卡企业中唯一一家销量下滑的企业。北奔延续了2012年销量下滑的态势,2012年北奔销量同比下滑38.8%。如果北奔无法扭转颓势,未来年销量或将滑至年销万辆以下,并被边缘化。
 
  由于各大重卡企业对2014年判断不一,故2014年有人调高目标销量、有人下调目标。其中一汽解放、重汽集团、陕汽、上汽依维柯红岩、联合卡车调高全年目标。

  尽管业内并未如北奔般如此看空2014年重卡市场,但担心者不少。数据显示,2013年的高增长部分源于年底放量。2013年前3个月,重卡市场延续2012年的跌势,大跌17%;自4月起,国内重卡市场开始呈现复苏迹象,除7月以外,各月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这一迹象在12月尤其明显,12月国内重卡市场销量高达7.99万辆,同比增长逾六成。
 

3. 能源变革促产品升级 陕汽双燃料产品推广  15-06-15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http://truck.qiche-china.com/news.asp?NewsId=110004
      全球能源结构急需变革转型已成国际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天然气重卡行业领导者的陕汽集团,一直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在致力于节能减排方法和途径的探索上,陕汽重卡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和大胆的创新,在国四和LNG重卡的主流技术路线之外,推出了双燃料重卡产品,为传统重卡市场萌生了一抹新绿,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之风。

  6月12日,来自全国重点区域的陕汽双燃料产品经销商汇聚西安进行专题培训,共同品鉴并学习了陕汽双燃料产品优势,同时签订了陕汽双燃料产品推广合作协议,这不仅拉开了陕汽双燃料产品市场推广的大幕,也是陕汽在新能源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据了解,陕汽双燃料产品通过在原柴油发动机车辆上加装一套天然气供给及电控喷射装置,利用进入发动机气缸的微量柴油引燃气缸内天然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少量柴油喷射引燃混合气做功,混燃模式下,柴油只作为引燃和部件润滑剂作用,天然气主要提供所需动力。双燃料燃烧方式兼具点燃式和压燃式发动机特点。双燃料系统可保证在不同工况下,灵活切换,经济环保,将成为行业首选。

  双燃料重卡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为加气站并不普及区域的用户提供便利。在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用户可直接切换到柴油燃料。从环保角度而言,记者从国家汽车检测中心对陕汽双燃料重卡检测的实际数据获悉,单车颗粒物排放降低70%,碳综合排放降低26%以上,也就是说,单从颗粒物来看,如果全部换成混烧重卡,机动车污染可减少17%左右,同时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大大减少。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双燃料重卡的尾气排放标准优于国四,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且能大幅度降低柴油消耗和运行成本。
 

4. FCA即将与三菱达成合作 联合推出皮卡 15-06-15    来源:凤凰汽车
 http://www.360che.com/news/150601/41014.html
      据国外媒体inautonews报道,FCA即将于三菱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出菲亚特皮卡车型。
  
      FCA集团希望开拓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皮卡市场,但是单独研发生产一款全新的皮卡车型成本则过高。三菱公司有着研发生产皮卡车型的经验,但是其想进一步增加皮卡工厂的产量。由三菱为菲亚特提供皮卡技术,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双方的需求,实现双赢。

      即将发布的菲亚特皮卡车型100%使用三菱技术,基于三菱新一代L200皮卡车型打造,并由三菱工厂生产。新一代三菱L200皮卡车型已经投产,并在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销售。FCA集团希望可以在明年开始销售菲亚特皮卡车型,以提升其在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帮助FCA集团提升在欧洲市场的表现。
 

5. 尿素销售渠道不健全 市场急需加大整治 15-06-15     来源:卡车之家作者:甄海波
http://www.360che.com/news/150601/41014.html
       我国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以来,市场对尿素的需求增长,但受供应渠道不畅的制约,好多司机会遇到买不到尿素或者买到假货的现象,尿素市场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发展,市场销售渠道不健全、不规范亟待有关部门的整治,本文整理了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尿素的渠道,以供大家参考。

      目前全国车用尿素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年产能在200万吨左右,而全国的年销量还不到20万吨,产能利用率也就一成左右。

      厂家生产出的尿素量大,其主要的销售对象为集团客户,例如物流运输公司、公交和客运公司等。厂家还根据大型物流公司等企业开发出大包装的车用尿素产品,并配套开发了相关的加注设备。此设备容量为1000L且能循环使用。

      ● 服务站、修理厂、汽配城、网上商城等桶装供应

      此购买渠道是大多数卡友的选择,特点就是易于分销、携带方便,卡友一般会一次性购买两三桶以备使用。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十分流行的网购渠道,现今大部分人都有手机或者电脑,只需要在家里动动手指下单即可到货,便宜又方便,并且一般大型网店都有品质保障,不用担心产品的质量问题。

      ● 大小型加油站

      尿素销售渠道不健全 市场急需加大整治尿素销售渠道不健全 市场急需加大整治

      车用尿素溶液最便捷的加注方法,就是在加油的同时进行,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加油站都可以加注尿素,加注机安装在加油站内,这种固定式的加注方式是欧洲最重要的尿素加注方式,非常方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曾呼吁,加快车用尿素加注体系的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前在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的加油站供应车用尿素,但在加油站建设一个车用尿素加注站,仅两套加注设备投资就在20万元以上,再加上各种原因,此愿景仍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加油站中,尿素还是以零售为主,但价格普遍偏高,并且不一定所有加油站都有出售,所以只建议卡友在应急时购买。

      ● 社会零售中某些品牌存在质量问题

      社会零售是司机购买尿素的主要渠道,由于生产技术不复杂,生产原料尿素丰富,很多小企业一看这个利润比较大,拿一些农用尿素当车用尿素调配,造成了市场上不合格产品较多。

      就在今年315期间,有记者随机购买了四个品牌的尾气处理液,并将其送到实验室检查检测后发现,其中一半不合格。车辆使用这些不合格尿素后,不但尾气排放不能达标,时间长后还会对车辆本身造成损害,所以卡友要提高警惕,不要贪便宜。
 

6. 上汽大通持续推进多线战略 15-06-15      来源:汽车市场网
http://bus.automarket.net.cn/file/syc/20156/30_26_0_89208_1.html
      日虽然就现状而言,上汽集团商用车整体板块 欲实现原定目标有些困难,但自主方面仍将坚守2020年20万辆的销售目标不变,具体就产品而言,也将继续贯彻房车、MPV、7座SUV、皮卡等多线并进战略。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蓝青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在上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曾对商用车整体业务提出过50万辆的销售目标(不包含上汽通用五菱),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布局。相比之下,商用车板块一直是上汽集团的短板,也是近年来不断探索的领域。

      “就现状而言,整体商用车板块欲实现‘十二五’目标确实有些困难,这主要受制于国内当前市场环境影响。但若论及自主业务发展,上汽大通仍将坚守早期制定的2020年销售20万辆的目标不变。”蓝青松指出,为达2020年目标,上汽大通未来几年均需实现60%的复 合式增长,具体将奉行中高端商务型MPV、7座SUV、宽体轻客、房车、皮卡等多产品线与海内外市场并进的多线发展战略。

      “国内中高端MPV市场当前呈现哑铃型格局,以GL8为首的合资品牌占据上部,而一众自主品牌则占据下部,中 间区域市场相对而言产品较少。”在蓝青松看来,G10的稳步提升除得益于MPV市场整体走高之外,也实际满足了市场的对应需求,即填补了15万-20万元 MPV市场的空白。

      据悉,于去年6月上市的G10,作为上汽大通MPV领域的核心产品,曾分别作为上合组织会议、亚信峰会、青年 奥运会、APEC峰会等国际会议的官方指定用车,从而确立了“国宾车”的产品形象。而在G10上市约一年之际,上汽大通也于昨日正式推出了G10纪念 版,3款车型分别搭载2.0T、2.4L两款发动机,售价区间为13.78万-16.38万元。

      观新车配置,G10纪念版主要在外观、内饰和功能配置方面有所升级,增配了16寸铝合金车轮、副驾驶安全气囊、豪华中央扶手箱、桃木装饰仪表台等功能配置,并提供7座、9座两个版本供消费者选择。

      而在确立定位中高端市场的MPV产品战略之外,宽体轻客领域上汽大通也将房车业务视为未来主要的突破口。
 

,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