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市场简讯第636期
发布时间:2014-12-30 16:41:41 浏览量:1516次
|
新闻详情
|
|
1.低碳是中国商用车发展恒定趋势 |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数据应用与研究部部长朱向雷在“低碳2014 中国商用车先锋盛典”颁奖典礼上发言,认为低碳是中国商用车发展的恒定趋势。
环保部《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 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卡车市场保有量为1894.8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7.5%,对CO、HC、NOx、PM 污染物的贡献度分别占汽车总体污染物排放的35.9%、42.8%、67.5%、78.6%,从这些数据来看,卡车排放治理之路任重道远。这就引出第一个问题,卡车虽然保有量较小,但排放贡献大,带来排放控制问题。
从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测算的汽车燃油消费量来看,2012年中国汽车汽油消费量为7586万吨,占社会汽油消费总量的86.9%;汽车柴油消费量为8102万吨,占社会柴油消费总量的47.7%。从细分车型来看,卡车汽油消费量较低,占汽车消费量的4.5%,但是柴油消费量相对较大,占汽车消费量的73.9%,因此卡车尤其重型卡车节能潜力以及任务都是巨大的。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由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车用燃油消费量增加,使得燃料缺口进一步加大。根据整理的研究数据,自2000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这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提出了挑战。
针对“低碳”这一主题,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意思,第一是节能,就是它实际使用了多少。第二是减排,即在汽车尾气排放中碳排放的问题。基于中汽中心的市场预测模型,对2015~2025年卡车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可以看出未来卡车市场销量总体规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内部结构将产生明显分化,这就使得相应的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愈加突出。在这个大背景下,政府如何引导?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
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政府针对卡车管理主要是围绕“低碳”和“环保”两条主线展开。具体提出了五类政策,一是排放升级,二是老旧汽车更新,三是黄标车治理,四是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五是新能源汽车鼓励。
首先看排放升级政策,2015年无论是重型卡车还是轻型卡车都要实施国五标准,这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但是对于节能减排来讲却是重大利好。其次是一直以来的老旧汽车更新政策,由于老旧汽车更新补偿额度较低,其对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再次是黄标车淘汰政策,黄标车作为高排放、高耗能车型,近两年也是政府淘汰治理的重点,黄标车的淘汰有利于商用车节能减排,2014年计划淘汰600万辆,2015年将淘汰500万辆,这对于商用车节能环保以及商用车市场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第四是燃料消耗量标准,目前乘用车、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正在稳步升级推进。第五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财税补贴以鼓励购买,并且进行市场化引导,通过推广新能源商用车,从而减少传统能源汽车带来的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促进商用车节能减排。
在环保及能源危机双重压力下,卡车市场正在通过新能源、替代能源卡车的推广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来应对这些压力。随着使用成本、购买成本、打破区域垄断、制定推广目标等政策的相继发布,政策推动成为未来新能源卡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部分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已经针对城市环卫车和物流车开发出相关新能源产品,明年将进行市场化推广。根据对天然气汽车市场的跟踪研究,在政策促进、天然气成本优势、加气站布局加快等多重因素促进下,自2011年起,天然气卡车市场高速发展,目前天然气客车发展较好,下一步天然气卡车也将取得较好发展,而天然气卡车未来发展主要以重型卡车为主。由于加气设施由能源集中区域开始向其他区域扩建,导致天然气重型卡车需求区域范围由传统的西北、华北能源丰富地区向东南区域发展。
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车辆轻量化设计、选材、制造等手段来实现车辆轻量化,进而实现降低车辆油耗,达到节能目的。
在未来卡车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各企业间的竞争必将加大,在对商用车燃料使用成本的统计中,其燃料使用成本一般占总体使用成本的40%~60%,所以个人认为卡车企业可以在提升车辆燃料经济性的同时快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我希望未来企业可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卡车运输货类不同,载质量有较大区别,如何提升在常用载质量下的燃料经济性?二是由于卡车运输工况不同,运行车速有很大区别,如何提升在常用车速下的燃料经济性?
|
|
|
2.中海油首个海外LNG工厂投产 将获长期LNG资源 |
|
据消息,中国海外首个大型LNG生产基地——柯蒂斯项目成功试产,中国海油也将获得长达20年860万吨/年的LNG资源供应。当地时间28日下午,停泊在澳洲昆士兰州柯蒂斯岛液化厂码头的Methane Rita Andrea号LNG运输船,顺利加注6万吨零下162摄氏度的LNG后,该船将抵达4500海里外的中国天津LNG接收站。
柯蒂斯项目是中国首次参与海外LNG项目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投资。中国海油旗下气电集团于2010年3月和2013年5月,两次与BG集团签署了该项目资产转让及LNG购销一揽子协议,累计获得BG集团在该项目上游资产25%权益和中游液化厂第一条LNG生产线50%权益,成为第二大项目权益和投资方。
柯蒂斯项目外输第一船LNG,是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澳大利亚和参加G20峰会后中澳能源合作最重要进展,是全球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液化行业的历史性突破,更重要的是对加快全球新的LNG产业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海外LNG供应基地的建成,为中国获取长期有竞争力的LNG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天然气安全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柯蒂斯项目成功外输首船LNG,这是项目建设的成功,也是双方合作的成功。柯蒂斯项目将对全球非常规天然气整个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
B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古尔德说:“第一船LNG外输展示了各方合作的技术和管理实力,标志着项目取得巨大成功。”
据透露,通过柯蒂斯项目的合作,中国海油获得长达20年860万吨/年的LNG资源供应,其中360万吨/年来自柯蒂斯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尤为令人自豪的是,中国自主建造的4艘LNG船提供海上运输重任。
柯蒂斯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煤层气(俗称“瓦斯”)为气源的大型LNG项目,开创了全球煤层气制LNG大型项目先河。柯蒂斯项目上游的煤层气来自昆士兰州苏拉特盆地,经过长输管线输送至柯蒂斯岛LNG厂液化处理后,销往中国、日本等亚太市场。
柯蒂斯项目分两期滚动开发,一期自2011年初开工至2015年中旬全部建成投产运营。二期已于2014年4月开工,规划滚动开发至2028年。上游产出的煤层气经长输管线输送至中游LNG厂液化、储存和外输。
截至2014年底,项目已完成钻井2300余口、建成6座大型煤层气中心处理厂、3座大型水处理厂、23座气田加压站、铺设气田集输管道约5000公里、一条42英寸口径544公里外输管道、一座两条生产线合计年加工处理量800万吨的大型LNG液化厂。
|
|
|
3.潍柴再制造公司入选"以旧换再"试点名单 |
|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名单及产品型号、推广价格的公示,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家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车企入选试点企业。
为支持再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扩大再制造产品市场份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工作,初步确定10家申报企业具备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及推广产品的型号、数量等。潍柴动力再制造公司成功入围名单,同时30种发动机机型入围“以旧换再”推广置换产品型号名单,成为入围型号最多的公司。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共同在全国实施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预计将补贴返还给消费者的细则将于近期落实,进一步刺激消费者购买再制造产品。
|
|
|
4.替代进口牵引车份额近30% 重汽2015将主推大马力汕德卡 |
|
在国内重卡合资产品中,中国重汽的汕德卡品牌一直以进口卡车的替代品为定位,加上和德国曼品牌的深度技术合作,产品性能优势明显。到目前为止,与国内进口牵引车数量相比,汕德卡已替代进口牵引车的30%左右。
日前,中国重汽SITRAK·汕德卡2014体验式互动路演在济南收官。在活动现场,针对当前国内大马力重卡市场的看法,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于有德表示,国内的大马力牵引车市场和欧洲是一样的,向大马力车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欧洲已经发展到500马力左右。据他透露,到2014年底为止,国内市场上380马力以上的牵引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7%。其中,6×4牵引车占有量已经超过80%,达到91%。这表明国内市场向大马力市场发展的势头非常强烈。
对于汕德卡应对大马力牵引车市场的策略,于有德说,目前,重汽已经推出搭载MC11发动机的重卡产品,可达到310-440马力;搭载MC13发动机的产品,可达到480-540马力;而明年,这两款产品将是重汽主推的产品。从产品和车辆配置上来看,在未来的市场中重汽的产品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汕德卡的产销量达到了1100辆,汕德卡的产品性能已经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充分认可。”
据于有德透露,从2014年的进口卡车数据(整体约1.1万辆)来看,主要以消防车等专用车辆为主,牵引车只占1200-1500辆左右。作为进口替代产品的汕德卡,2014年销售了500多辆,占到了进口牵引车近30%的份额。他认为,这也从一方面说明汕德卡起初定位的策略是正确的。
|
|
|
5.行业新常态下的宇通谋变之道
|
|
12月26日,宇通2014年第60000辆客车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新能源基地悄然下线。
分析认为,2010年是客车市场销售的峰值,此后的4年,中国客车进入了“新常态”。一方面,表现为增速换挡回落;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兴市场的崛起。在这一市场格局聚变的背后,则是随需而变新模式的成功。
2010年宇通4万辆下线开始,中国客车的高增长似乎正在远去。尽管当时高铁建设已如火如荼,但客车业许多人并没意识到高铁会对今后的公路客车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随着此后高铁的不断延伸和渐渐成网,客车市场最大也是利润最丰厚的蛋糕——公路客车随之萎缩。2014年1-11月,公路客车市场较之2010年同期,销量下降了30%以上。
客车另一大市场——旅游客车更是惨淡,《旅游法》出台,对“零负团费”和强迫购物等的限制,使以购物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线路受到较大影响;加上中央严控三公消费,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外出开会旅游盛况不再。这些以往的团队游主力的受挫,使旅游客运市场受到了重创,2014年1-11月,旅游客车市场较之2010年同期,销量下降了36%。
就在公路和旅游客车市场遭遇窘境时,校车、天然气和新能源等新兴客车市场却在崛起。2011年底政府对校车安全的表态,使“校车”成为这一年社会最受关注的词汇。这一由“撤点并校”,以及城镇幼儿就近入园难而产生的市场,因交通事故成为中国儿童安全事故意外伤亡中最主要的“杀手”,标准校车在总理的过问下迅速形成,校车也由此正式成为客车的一个细分市场。2014年前11个月,全国校车的累计销量已达2.79万辆。
这4年,迅速崛起的还有因“绿色”需求而呈现的天然气和新能源客车市场。在中国向污染宣战越来越急迫的背景下,天然气客车已大有取代柴油的趋势。而国家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又使新能源公交成为这两年发展最快的市场。在今年客车市场大盘整体下降7%的情况下,1-11月,新能源客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以上,比2010年同期更是增长了424.2%。
在新兴市场迅速崛起的4年,公交车市场也在国家倡导的“公交优先”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不仅取代了公路客车成为中国客车第一大市场,且汽车社会到来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种种纠结,使公交车这一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运输工具,成为今后中国客车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管理学概念中,市场格局的聚变是一种解体状态,意味着稳态的破坏,这是一个走向市场新格局的变化过程。变化往往充满挑战,却也蕴藏着机遇。4年间,宇通正是借由这种力量,在“新常态”下随需而变,完成了从4万辆到6万辆的跨越。今天的宇通客车,仅校车和新能源两大新兴市场在自身销售结构中占比就超过30%,而在4年前,这个占比还不到3%。
在宇通有一个技术研发的客户价值公式,即“客户价值=愿意买+买得起+造得出”。进一步的解释是,宇通研发的技术必须符合客户现在及未来的需求,从而使客户愿意买;宇通研发的技术要能够在产品上进行大范围推广,进而使其带给客户的应用成本在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简单地说,就是买得起;宇通研发的技术在产品的应用上必须保证高品质的工艺质量,进而发挥出良好效果,也就是说造得出。
为了实现这一客户价值,不论市场多么喧嚣,宇通坚持前瞻性(Proactive)、系统性(Systemic)、客户价值(Customer-oriented)的PSC创新法则。宇通认为,真正能使企业成功地区别于竞争对手、卓然出众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入洞察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并将用户的需求和渴望转化为创新成果。
正因这种顺应时代价值取向的坚守,使宇通为用户提供的价值是许多同类企业做不到的。比如说,在天然气客车的节气率上,宇通已达到了35%左右;在传统客车节油方面,以大型车为例,宇通现款大型客车比上一代产品普遍节油5%-10%。再比如,在纯电动客车的商业模式上,宇通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充电站和换电站建设的服务,不仅解决用户一次性购买的压力还帮助用户申领政府补贴……
很显然,从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宇通的成长无一不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终点。而这种“随需而变”的谋变之道,使宇通在新常态下,又创造了一个里程碑,并将在未来继续领跑中国客车业。
|
|
|
6.武汉客车改制后首辆纯电动客车下线 |
|
混改之后,武汉老牌省属国企武汉客车厂(现名武汉客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焕发新颜。28日,该公司首台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在武汉下线,公司总经理韩学兵介绍,新能源客车将成为公司的主攻方向之一,未来公司有望实现年收入25亿-30亿元。
不少老武汉人对武客厂当年的辉煌仍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民用客车产品销量一度位居全国三甲,产品被指定为国庆15周年观礼代表乘用车。不过,和很多老国企一样,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公司经营困难,几近停产。
2011年,武客厂进行混合制改革改制,国创高新实业集团公司入主,持股75.55%。
国创高新实业集团董事长高庆寿介绍,新能源汽车将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重点打造新能源纯电动公交客车及清洁能源公交客车,研制6-12米车13-15款,并将择机进入双层巴士和BRT快速巴士系列。目前,武汉客车厂已参股省客运公交集团。
此外,工程路政车辆、军用车也是武汉客车厂的两大业务板块。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
|
|
|
|